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有这样一位“新农人”——他怀揣着对农村的深情与梦想,从一名新闻记者转身成为果园创业者,不仅将果园打造成了新型农场,更带动整个农业园区的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用实际行动努力实现“兴农梦”。他的奋斗故事,是新时代农村创业者的生动缩影。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划破黎明,在果园最清新的空气中,果树、藤架、大棚、菜地,所有的绿植、所有的生命、所有的回忆,都在这一刻被悄然唤醒。72个月、2190天,我辞别本来工作的媒体单位,返乡开办“贵人果园”,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有力、每一天都充满新的希望。
从电视台“祁记者”到果园“祁校长”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经历过儿时的贫困与窘迫,努力拼搏走出偏僻乡村,感知外面世界的精彩。记者生涯中,我亲眼见证了国家“精准扶贫”给乡村带来的沧桑巨变。学农的我,很久之前就在心底萌生一个想法:我能为乡村做些什么?
绝知此事要躬行。2018年12月,我毅然放弃了新闻记者的舒适工作,返回扬州市邗江区蒋王街道开启创业之路,承包32亩地,开办了一家集果蔬新品种培育、采摘、观光、科普研学、农产品初加工、电商销售于一体的新型农场,并与周边村民携手打造村集体共享菜园,为当地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创业之初的路是充满坎坷艰辛的,因为缺乏农作物实际种植经验,第一年种葡萄就损失了几十万元,这一次开头碰壁交“学费”的经历,让我痛定思痛。
后来,我顺利联系到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的果树专家凌裕平老师寻求专业帮助。在专家团队的悉心指导下,我在果园推开了新品种、新模式、新栽培方式的各项试验,既有葡萄架下套种草莓的共生模式、立体西瓜与水稻的轮作模式、H型架式葡萄的创新栽培模式等成熟应用,也有优质高产梨与病虫害防控技术应用等创新探索。果园引进的省农科院培育的苏翠梨、苏蜜西瓜新品种,更是成功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
“船多不碍港。”与扬州大学共同培育出的新品种我并没有“私藏”下来作为独占优势,而是以培训的方式免费向周边乡镇种植户进行推广,帮助农民共同致富。在我的带动下,蒋王农业园区内26家种植户都成功种上了新品种、用上了新技术。
2022年5月,果园获评为扬州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田间学校),授农以技有了更广阔的平台,承办多场市、区级农业农村局培训活动,我也成了大家口中的“祁校长”。2024年,果园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第一批优质县级农民培训学校,我也被农业农村部聘为全国乡村振兴共享实践指导师。现在,我们每周都会接到省内各个地方的种植大户电话,咨询开班时间、讲课内容等情况,“贵人果园”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
从单纯“种水果”到多元“卖水果”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农人”,让地里长出好果子,只是解决了“上水道”,而让好果子卖出好价钱,才算打通了市场“下水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民鼓了“钱袋子”。
每年收获季节一到,园区农产品迅速集聚。让好品质得到应有的好价格,信息不对称是首先要解决掉的“拦路虎”。我发挥自己当过记者的优势,打造“贵人果园”网络销售平台,把抖音直播带货带进园区,让优质农产品搭上了网络快车。与此同时,助农直播和宣传培训“火力全开”,手把手教农户如何把农产品推向直播间,助力农产品销售破圈。
除了插上网络直播的云翅膀,搭建创先争优的大舞台也是必不可少的。果园携手扬州市农业农村局、广电总台等单位,每年组织举办全市葡萄行业评比大赛,助力擦亮葡萄产业“名片”,既促进了全市葡萄产业健康发展,也为园区果品销售架起一座消费者和种植户之间的桥梁。“蒋王葡萄”已经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近年来,农文旅融合蓬勃兴起。我积极将果品种植与文化研学进行有机结合,拓展一条突出体验功能、休闲功能、度假功能的产业新路径。果园现种植水果达16类,生长期涵盖一年四季,可谓“季季有花、季季有果”。根据水果特性,我们定期组织开设研学课堂,设置“我是西瓜小主人”“爱她就送她一棵亲情果树”“我与小果苗共成长”等一系列主题,受到热烈追捧,吸引市区1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学生走进农地、亲近农人、体验农事。每每在阳光下,看到孩子们亲身体验中国传统农耕文化、触摸现代科技农业后露出的一张张笑脸,我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这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奋力在乡村振兴这一大舞台上不折不扣做好“土特产”文章。
从“传统型种植”到“科技化农业”
“农业强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咛为我们绘就农业强国的壮美画卷指引了方向。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育种,无疑是最核心的部分,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通过市、区“五老”牵线搭桥,我对接上了扬州大学陈学好教授,和他沟通果园转型升级的想法。陈教授谈到了种业振兴、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社会力量参与育种等问题。到果园实地考察后,“陈学好水果黄瓜遗传育种工作室”在“贵人果园”挂牌成立,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将水果黄瓜种质资源基因库从学校实验室转移到地方农田,508种黄瓜种质资源住进了“贵人果园”精心打造的“新家”。每天,我们都会去采集黄瓜种质信息,比如多久开第一朵花、多久挂一颗果。经过数据支撑,再对现有的黄瓜苗进行基因序列组合。2024年,第一批新品种已经繁衍成功。
为了让水果黄瓜种质基因库在当地起到更大的带动示范效应,我们和蒋王街道联动,在园区建成6600平方米的黄瓜新品种栽培展示基地。园区任何一家种植户在展示基地看中哪款黄瓜品种,都可采购回去进行规模化种植,园区将承担一定的风险赔偿金,保障种植户的利益。“贵人果园”与高校院所、农业园区的产学研合作,是我们走科技化农业之路的积极探索。截至目前,果园拥有聘任制教授5名,先后与扬州大学多个学院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承担农业科技示范项目5项,每年为合作大专院校学生提供实践实习机会。
经过多年的发展,“贵人果园”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32亩扩大到近150亩,年产值突破600万元,带动周边农民就业3000多人次。我本人被授予“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这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鞭策。站在新的起点,我不敢停步,眼下正积极谋划建设园区农产品初加工生产线,将农业园区农产品产业链拉得更长,带动农业产业化的新技术应用,真正让农业变成有奔头有前景有希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作者系全国农业农村劳模、扬州逸悠家庭农场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