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海洋资源丰富、价值巨大,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盐城,这座坐落于黄海之滨的城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坚持创新驱动、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海洋产业布局,做大做强“蓝色板块”,形成了“河海联动”的发展新局面。在此过程中,海洋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站在新的起点上,盐城需用好战略机遇,坚定向海图强,突出科技创新的作用,引领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
把握海洋科技创新的基本特点
相较于一般科技创新,海洋科技创新具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它不仅是科技进步的前沿阵地,更肩负着保护海洋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使命。
从创新领域来看,具有跨学科和综合性特点。海洋科技创新不仅涉及海洋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信息技术、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还深入触及生态、文化、经济和教育等多个社会层面。这就需要海洋科技创新必须实现跨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并寻求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对科技创新各领域间的深度合作提出更高要求,也为各领域间的科技应用提供更多可能。
从创新资源来看,具有来源广和国际化特点。海洋是连接各国的自然通道,是全球性的公共资源。海洋科技创新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共享成果,共同应对全球性海洋挑战。面对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等全球性议题,海洋科技创新具有较好的国际合作空间,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趋势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更加呼吁国际合作。
从创新主体来看,具有上下协同和深度合作特点。在海洋强国战略的引领下,海洋科技创新获得了国内各行业的广泛认可与持续投入,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一方面,政府、高校、企业等创新主体均表现出强烈的合作需求与创新意愿,共同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在政府积极引导与有效沟通下,各创新主体间开展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一个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
从创新目标来看,具有可持续性与生态导向性特点。由于海洋生态系统脆弱且复杂,海洋科技创新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对全球生态环境危机深刻反思的结果,也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前瞻性布局。海洋科技创新须开发清洁、可持续的海洋能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海洋科技创新的盐城实践
近年来,盐城依托科技创新持续服务海洋产业发展,涉海科创能力不断提升,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黄海开发与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聚焦特色产业,夯实涉海创新基础。海洋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夯实创新基础。盐城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聚焦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信息技术服务等特色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培育了金风科技等海上风电领军企业、明月海藻等海洋生物企业以及丰海等海水淡化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支撑。搭建了一批涉海重大平台,如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等,这些平台集聚了高端研发资源,为海洋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创新活力。深化产学研合作是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推进科技创新过程中,盐城始终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以科技创新助力海洋产业不断发展。比如,盐城工学院与韩国庆北大学、盐城市政府与南京师范大学、盐南高新区与上海海洋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都是盐城产学研合作的典型。这些合作不仅促进了科技的创新与研发,还推动了海洋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释放创新潜能。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是科技成果转化。盐城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编制重点产业链创新图谱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指南,助力科技成果顺利越过“死亡之谷”。比如,中车电机的“12MW及以上永磁风力发电机”、正大丰海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新药FHND9041”等项目,都是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的转化,不仅提升了盐城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还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强化合作创新,构建开放共赢的创新生态。海洋科技创新高度依赖于科技创新生态的建立。盐城依托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大院大所,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基金招商、平台招商、以商引商,举办2024盐城创新环境推介会、盐城(武汉)科技招商周等重大科招活动,吸引了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涉海高层次科技创业项目和人才团队。这些项目和团队的入驻,不仅丰富了盐城的海洋科技产业体系,也为盐城逐步构建起一个开放共赢的创新生态。
全面提升盐城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当前,盐城海洋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先进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需从创新体系、产业链协同、人才支撑、国际合作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全面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环节的衔接以及研发投入,形成完整的科技创新链条,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注重培育科技领军企业以及科创企业集群,充分发挥领军企业的引领作用以及优质科创企业的补链强链作用,构建完善的梯度培育体系。加强多学科融合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集聚海洋科创力量,提升平台整体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深化产业链协同合作,推动海洋科技高质量发展。海洋科技创新不仅要求前沿技术的突破,还需注重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要积极深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致力于构建一个完备且充满活力的产业链条。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等方式,深化产业链间的创新与合作。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海洋科技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强化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人才是海洋科技创新的基石。要进一步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既立足本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又放眼海外,吸引高端人才加盟。通过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海洋科技人才。优化人才政策,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人才来盐城创新创业。
加强国际海洋科技合作,共享海洋科技新成果。海洋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合作型经济,盐城具备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南北互动合作的巨大开放优势。可加强与泛黄海区域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拓展蓝色经济“国际朋友圈”。吸引更多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优质企业参与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构建海洋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加强国际海洋科技合作,推动海洋技术创新与突破,通过成果共享为全球海洋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贡献集体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南京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