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围绕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大会提出“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新理念,明确“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实践要求。无锡市梁溪区近年来以依法治理为抓手、以切实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为着力点,从“四个立足”出发,实施“纵向分层”“横向联合”“源头优化”“民意汇集”四大工程,全力打造“一体化”大调解格局,形成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梁溪升级版。
立足预防,实施纵向分层工程。依托基层矛盾纠纷网格化管理体系,整合调解员、网格员、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队伍资源,坚持“日排查”“周分析”“月研判”制度,发现矛盾纠纷隐患第一时间介入调解。在排查环节,深入推动“扁平化”排查向“立体化”转型,以“送温情”入户方式,变排查为“走心式”服务,了解群众需求,漫谈法律法规,在潜移默化中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依托各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人民调解、行政复议、法律援助、公证等工作力量,联合派出所,对社区上报的矛盾纠纷开展分类调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及时上报区级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化解。依托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采取“平台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对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分流、指派,构建完整的“一平台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服务模式,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区级。近三年来,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4000余次,预防纠纷7000余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7800余件,基本实现了矛盾纠纷分层预防调处全覆盖。
立足调解,实施横向联合工程。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对接。深入推进人民调解和行政机关调解对接机制建设;在行政复议案件受理过程中试行调解前置,将调解和解贯穿于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全过程,实现“应收尽收,应调尽调”;在部分街道试点“三所一庭”定点联合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调处综合基层平台。深化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对接。积极与区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派出所、交警事故中队等对接,联合相关部门设立调解工作室,进一步健全完善“诉调”“检调”“公调”“交调”等对接机制。2024年全年,驻法院和交警大队人民调解员共化解矛盾纠纷2636件,无因调解不当导致矛盾激化或引发投诉事件。加强“访、援、调”三方对接。加强人民调解、信访工作、法律援助三方对接,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来访者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并同步帮助开展调解工作。近三年来,全区通过“援调”对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776件,其中包括农民工欠薪重点纠纷672件。
立足法治,实施源头优化工程。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群众法治观念。普法宣传,尤其是民法典的宣传,对于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具有重要意义。近三年来,全区大力推动“民法典六进”宣传,共计开展宣传活动561场次,覆盖群众30万人次。提升调解员队伍法治思维水平,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依法调解要求在理解法律规则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利害、细致耐心释法说理。调解过程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引导群众平等协商、互谅互让,从思想、法律上开启矛盾化解之门,从根本上定分止争。依法调解的工作质效取决于调解员队伍的整体法治思维水平。2024年全年,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共计为全区770名调解员开展法律知识讲座200余场次。丰富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供给,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线上+线下”大调解新格局。引入“数字普法体验站”,加强“远程公证”便民服务,构建全时空法律“服务云”,借现代科技之力打破法治惠民时空界限,让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成色更足。
立足基层,实施民意汇集工程。坚持拓渠道,试行民意“集邮”。试点部分社区在楼栋设立由网格员、法律明白人、调解员、社区工作者构成的调解小组。小组定期上门收集民情民意,同时利用微信群及时收集居民反映的突发情况。收集到的事项按照轻重缓急及时分流办理,重大事项组织召开小区“援法议事”会,邀请居民代表、社区法律顾问、相关工作人员等共商共议。居民们意见表达渠道丰富了,心气顺了,纠纷发生的概率也就相应小了。坚持搭平台,推动民事“共议”。积极完善“援法议事”平台、制度和工作体系,依托社区党群工作站、物业服务中心、小区法治广场等地,在居民身边设置“援法议事”阵地,让群众在解决纠纷时有地方“发发牢骚、评评道理”。如瞻江街道为提升家事纠纷调解效率,成立了专门的小区家事纠纷调解小组,定点在“援法议事”阵地开展集中调解,让矛盾纠纷化解有了空间。坚持育品牌,打造民心“所向”。深入推进“一街一品”调解品牌建设,分地域设立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为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注入新动能。通过组织推荐、个人申请、社会遴选等形式在全区创建涉及交通、医疗、婚姻家事等领域的品牌调解工作室19个,人民调解的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彰显。如“费建兴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老费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里弄判官”,深受群众信任。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时强调,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无锡市梁溪区聚焦优化基层多元解纷机制,力争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强化矛盾纠纷的预防与化解能力。一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基层多元解纷联动机制的建设。当前,部分区域“人民调解+”的对接机制还不够成熟。在调解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部门之间如何联动、如何响应等具体操作层面宏观方向性规定多,具体实操性制度少,应对复杂矛盾纠纷的程序性不强,调处的专业性和机动性不足,调处效果受到影响。为此,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基层多元解纷联动机制,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细化联动调解工作流程,部门联合协商制定具体细则。二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调解工作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在大调解工作体系逐步建立的社会背景下,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激励和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经费保障是切实发挥基层调解员作用,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调解员队伍的基础条件,也是人民调解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必须落实好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补助经费和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等专项经费的发放。三是加强“四治”协同治理,源头强化基层法治观念体系。加强群众自治,通过有效制定并实行社区居民公约,提升规则约束力,进而提高调解的群众参与度;大力弘扬法治,借助普法阵地、学法平台引导居民学习法律知识,以法治文化为切入点,引导居民依法参与社区共同事务;注重融合德治,从优良家风建设着手,从源头降低矛盾纠纷发生的概率;实现基层“智治”,加快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融合的进度,使基层治理从“自上而下”向“上下互动”转变、由“单打独斗”向“协同共治”转变。
(作者系无锡市梁溪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