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城市年年有。这些年陆续出现了早安隆回、烧烤淄博、冰雪尔滨、簪花泉州等一个个出圈的网红城市。通过城市网红卖点的流量,实现了城市文旅流量的暴涨,为城市经济发展、活力提振、形象传播、招商引资等,带来了切实的真金白银的回报。于是在各种城市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商业领域的会议讨论中,总不乏各路声音,希望塑造城市网红空间、网红人物、网红事件以打造自己城市的网红卖点,撬动城市营销。
但是,不少网红城市,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反噬”。主要表现为城市被人潮汹涌的外来游客持续近距离检视,以各种放大镜式的眼光评判,最终将网红城市的短板和负面问题同样曝光在网络平台,甚至形成负面舆情,给网红城市很大打击。现状是还没有出过圈的城市,依然跃跃欲试,想方设法地要成为网红城市;被网络反噬的城市,正在悄悄地沉默着,重新做回一个真实的“我的城”。因此,必须理性看待城市的网红式出圈,既要以成为网红城市的心态去扩大城市影响力和传播力,更要脚踏实地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打造一个具有持续竞争力的“长红”城市,推动城市步入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城市要“长红”,需要有符合城市特点的发展战略。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地理区位、历史文化、经济基础、产业特征、城市肌理、风土人情等“城市画像”。历史证明,拥有深厚底蕴且不断进取的城市,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修复力。一座城市要让自己变得有名,必须要从城市战略高度,有序地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座城市要变成热点旅游目的地,依靠的是有价值、有魅力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水平。比如江苏的扬州市,便因有大量高质量、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公园、博物馆和美食而持续吸引了游客纷至沓来;桂林市也因其“甲天下”的山水而“长红”于文旅市场;上海,这座国际化海派城市,更因其自身的时尚现代感、国际范、上海腔调,以“东方巴黎”而闻名于世。
城市要“长红”,需要有切实可行的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是硬道理。国内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苏州等经济发达城市,一直没有制造所谓的网红出圈现象,但却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城市活力和庞大的外来人流,源于这些城市依托完善的产业基础和创新经济动能、持续澎湃的经济活力,一直“长红”在线,根本无须制造任何“网红效应”也能拥有“润物细无声”的城市魅力和吸引力。而一些依靠网红出圈的城市,往往都是经济能级不高的城市,需要依靠“网红效应”来博取眼球。这些网红城市,本身被带动的仅仅是文化旅游的短期流量,对城市经济的贡献度极为有限,难以真正提振城市经济,改善居民生活。同时单一的“网红效应”和文旅流量,本身也存在周期性,所以不可持续,难以让城市成为长红城市。有些城市虽然以网红出圈过,但经济能级和城市活力有限,也难以形成突破性发展,而制造业发达、产业结构完善、民营企业繁荣、营商环境优越的南通市,尽管从来没有网红出圈,早在2020年GDP便突破了万亿元。所以,城市发展可以制造“网红效应”,但切不能依赖网红,更不能患上“网红依赖症”。城市需要因地制宜,扎实推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改良营商环境,鼓励创新创业,不断提升居民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改善居民的居住与生活环境,从而能够留住更多人,吸引更多人,提振城市消费活力,推动城市在经济发展层面不断进步,稳固城市经济基础。要将更多的精力,聚焦于城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城市要发展更多元、体系化、高端型的产业集群,引领城市全面增长;而中小城市要努力培育专、精、特为核心的特色产业,用具有更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带动城市经济转型和增长。
城市要“长红”,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治理体系与能力。社会治理是经济发展的社会生态基础,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民生之需。一个城市要累积良好的声誉,特别是赢得本埠市民的认同,就要强化市域社会治理,从民生保障、社会安全、社会救助、“一老一小”、医疗卫生、基础教育、文化体育、防灾救灾、生活便利等领域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而城市社会的良治,又将通过提升城市的文明素质、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改善城市生活体验等路径,反哺城市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从而形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双向奔赴、同向驱动、双擎引领的可持续发展动力。这样的城市,必然“长红”不衰。城市社会的良治,是城市发展的“内功”,需要全面性、体系化战略,以问题导向,切实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也需要坚持长期性策略,建立城市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目标和指标,扎实努力,久久为功。当然,在某些工作层面或事件中,推动城市社会治理进程中的网红故事、网红人物增加曝光量,有助于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增强市民的荣誉感,本身也是有正面效果的。
城市要“长红”,还需要有开放创新的魄力和视野。一座城市要保持持久繁荣,必须要有引领时代的魄力和奔赴潮流的勇气,要以开放创新之姿,不断调整城市发展与治理的轨道。当下的中国城市既面临着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引领全行业发生新的变革,也面临着全球化发展的市场分化和不均衡化的不断冲击。中国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不均衡发展,一边是人口流失、资产贬值的“鹤岗化”城市,一边是人口增长、产业勃兴的“东莞化”城市;一边是特大、超大城市等一线、新一线城市的持续繁荣,一边是三、四、五、六线城市的艰难维持。因此,要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繁荣,必须要有更大魄力的开放和视野,因地制宜制定或调整城市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发展路径,适应时代的挑战,从而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中西部城市及一些发展能力有限的中小城市,不仅要以网红之态撬动城市发展资源,吸引眼球,吸引人流,博取可能的发展机会,更要以开放、创新的思维和视野,制定更好的发展规划,创新更好的工作方法,盘活更多的发展要素,激活更强的发展意愿,激励更多人共同推动发展,从而谋求城市发展不竭的动力。
中国很大,有近700座县级以上城市,还有1500多个县城,每个城市都需要获得属于自己的发展机会,一些城市需要依靠网红出圈,以获得网络声量和游客流量。但城市要真正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和繁荣,更需要用改革开放、创新求变的方式,推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和治理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才能用“硬核实力”夯实城市发展的澎湃动力,培育属于自己的“长红”能力。
(作者系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念
公 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要求,我社已对2025年度申请办理新闻记者证人员的材料进行审核,现将拟申领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如下:
贾潇潇 王昆鹏 张珊珊 朱 瑾
公示时间:2025年1月25日—2月8日
举报电话:025-83219832(本社机关纪委)025-88802902(省新闻出版局)
群众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