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赢得“两满意”

发布时间:2010-12-08     稿件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武 湖    

  靖江市法院园区法庭副庭长陈燕萍从事法院工作22年,在基层法庭工作15年,审理3100多件民事案件,全部做到案结事了,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陈燕萍的体会是:要有一颗敬业之心、亲民之心、清廉之心。正是怀有这“三心”,陈燕萍从一名书记员成长为德能俱佳的全国模范法官,也赢得了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两满意”。

  敬业是基于热爱基础上对工作对事业全身心投入的精神境界,是在职业活动领域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事业心,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并注重培养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陈燕萍堪称爱岗敬业的典范。她原是淮剧演员,后考进法院工作。从法律知识的门外汉到精通业务的全国典型,靠的就是热情、勤奋和苦干。她办的案子大多是民事纠纷,很多是鸡毛蒜皮的家务事,但再苦再累,她脸上总是洋溢着春天般甜美的微笑,送给当事人问候、鼓励和祝福,架起与当事人心灵之间的桥梁,唤起当事人内心的真情与良知。陈燕萍化干戈为玉帛的秘诀,是发自内心的对情、理、法融合的探索。她说:“赡养案还会有亲情,离婚案还会有旧情,邻里纠纷还会有乡情,欠款纠纷还会有友情,交通事故还会有同情。只要唤起当事人的人间真情,恩恩怨怨都可能烟消云散。”正是怀着对法院工作的一腔赤诚,陈燕萍多年如一日,用心去感知,用心去办案,贴着当事人的心去想案子,所办案件最终都得到妥善解决,化解了纠纷,维护了一方和谐。

  我们党来自人民,爱民之心更是所有党员干部理所当然的价值追求。从到法院上班的那天起,陈燕萍就牢记法院前面的“人民”二字,把爱民之心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作为一名法官,陈燕萍手中的法槌一个月敲不了几下,因为她审理案件不是简单地去判,而是尽力进行调解,是院里有名的“调解高手”。经办案件70%以上最终接受调解或经调解撤诉,婚姻案件的调解率更是在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法律无情,陈燕萍却能将看似冰冷的法律演绎得充满司法温暖和人文关怀。当身患绝症的小敏无助之时,这位法官妈妈点燃了司法的温暖之火,挽救小敏于危难之中。因伤致瘫的当事人小崔,做梦也不会想到陈燕萍会到他腥臭扑鼻的床前调解。类似事例,不胜枚举。她的举动感动着周围的人们,彰显着社会主义法治人性的光辉。这爱,源于她心中对人民群众深厚情感的积淀。老百姓把她当成自家的“好女儿”、“好姐妹”、“好阿姨”,“即使问题解决不了,听陈法官开导开导,心里也就舒坦了”。人民群众的褒奖胜过金杯、银杯。

     清廉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表现在陈燕萍身上也是一种力量。古人说:“公生明,廉生威。”多年的法官生涯,陈燕萍铁面无私,秉公执法,没有收过当事人一件礼品、没有办过一件人情案。她的公正公道,赢得了广大群众对她的信赖和尊敬。不少当事人说:“案件到了陈法官手里,我们放心,心里踏实。”只要提起陈法官,老百姓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这个人,硬气!”对此,陈燕萍的理解是:“你收了人家哪怕一包烟,当事人的想法就会不一样”,“官司一生一次,影响一生一世。作为一名法官,如果不能公正司法,上对不起头顶的庄严国徽,下对不起求助法律的普通百姓”。朴实无华的语言,映出的是一颗金子般闪亮的心灵。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