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在绿色田野上“开花结果”

发布时间:2010-12-23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蓝 天    

  公元2010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在我省农村播下了种子。随后,创先争优在绿色的田野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广大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富民强村的动人乐章。让我们把一个个精彩的片段,把一个个累累的硕果呈现给广大的读者朋友。

  镜头一:创先争优让低碳生活走进农民家园。在常熟市蒋巷村的村口,一幅“低碳蒋巷村”的巨幅标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风能、电能、水能、太阳能……这些具有现代理念的低碳元素,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被蒋巷村的党员干部乃至普通村民视为珍宝。说起蒋巷村的低碳生活,绿色田园,生态环保,一个个耳熟能详,如数家珍。放眼望去,一种如入仙境的感觉。小桥流水、树木苍翠,一只只白鹭、一群群鸡鸭。村内一排排或粗或细、笔直挺立的水杉树令人过目难忘,林中树了一块醒目的“汇碳林”的牌子。现在,全村100%实现林网化,绿化覆盖面达50%以上。

  在一望无际的千亩水稻田边,一块“有机农业固碳方”的标牌耀入人们的眼帘。水稻田是生态效益很好的人工湿地,村里每两年疏浚一次池塘、河道,获取的淤泥用于“补田”,这既是传统做法,也符合现代科学种田的要求。蒋巷村保留的农田多,农作物的秸秆也多,为此,村里建设了秸秆气化站,供全村人烧饭烧水,“榨”干了气后,已经腐烂的秸秆又继续“还田”。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绿色能源、循环经济”。在创先争优的活动中,蒋巷村的全体党员干部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这些稻田我们会一直保留下去,一代一代地传给我们的子子孙孙。不仅农田是这样,工业也是如此。蒋巷村的党员干部对村民承诺:凡是与污染有关的项目一律不上,再多的钱也不要。我们要留给子孙一片绿色的田园,幸福的生活。创先:我们要创低碳环保之先,争优:我们要争低碳环保之优。

  镜头二:创先争优让农民富裕“口袋”又富“脑袋”。张家港市杨舍镇农联村党委书记赵建军多年来把“让‘家家有物业,人人能经营、个个当老板’成为农民的一种生活新方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如今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农联村已有千余家农户出租空余房屋,户均收入万余元,最高的年收入可达10万元。物业经济已经成为农联村村民致富的一个重要渠道。

  沐浴着创先争优的春风,赵建军更是如鱼得水。他有这样一个理念:钱袋富了只是表层的富,而脑袋富了才是真正有内涵的富。缺少文化的农村,钱袋再满也是愚昧的地方。强村富民不仅仅是工厂一大片,家家有产业,更重要的还需要通过繁荣文化推进村美风正。于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农联村在投巨资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村庄的同时,分别建起了社区文化中心、农民健身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馆、农博馆、党史馆和健康馆。目前,已有数千人次到健康馆进行理疗保健。此外,还不定期举办评弹专场演出,开办市民学校,定期对群众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思想品德的教育,各类文化设施总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成了村民学习的好课堂、提高素质的好阵地。村民们无不高兴地说:创先争优,使我们的村庄更美了,我们的脑袋更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更精彩了。

  镜头三:创先争优让农民喝上清清甜甜的水。改善民生、服务群众是溧阳市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头戏,活动初期,他们就亮出了“道路筑到门前头,水渠修到田尽头”的招牌,让广大群众监督验收。至8月底,共修筑30多公里长的渠道,实现了水泥道路“村村通”的目标,眼前正在加紧实施“组组通”。7月初竣工通水的南渡至上兴供水工程,为全市创先争优活动的民生主题增添了生动注脚。地处西北部的上兴镇地区由于地势高等原因,多年来供水矛盾突出,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切实解决上兴镇人民的生活生产用水困难,被溧阳市委、市政府列为创先争优的重点民生工程。为此,市政府投资了2260万元兴建南渡至上兴供水管道工程,相关部门和单位通力协作,日夜推进,经过近三个月的紧张施工,全长12.46公里、供水能力达3万吨/天的上兴供水工程终于竣工通水,上兴镇8万多居民期盼已久的清澈的天目湖水,从此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他们的家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喝上清清甜甜的湖水,老百姓口中清甜,心中温暖。

  镜头四:创先争优让农民住进了环境优雅的别墅。桑木村,是泰兴市新农村建设的明星村。创先争优活动一开始,省优秀共产党员、桑木村党委书记芦玲芳就亮出了她的座右铭:“争当产业发展的领路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经她牵线搭桥,村里新增5家个私橱柜加工企业,转移本村劳力100多人,增加村民收入近100万元。在她带领下,村里新建了107套别墅式农民新寓,107户村民搬进了绿色宜居的园林化居住小区。一幢幢环境优雅的农家别墅,成为一道靓丽的乡村风景线。

  镜头五:创先争优让村民“坐上了正席”。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无锡新区梅村街道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落实党员群众主体地位,积极推行“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民主恳谈制、群众信访轮值制、党务村务公开制”“四制联动”运行机制,确保街、村两级的工作决策、计划实施让群众知晓,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切实保障了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有力地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普通党员群众在重大事务管理中“坐上了正席”,“说得上话、做得了事”,增强了荣誉感和责任心。最近,街道举办了由60多名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的“与幸福相约”主题活动方案党内事务听证咨询会,大家围绕建设“向幸福出发2010年十大行动50条”内容各抒己见。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增多带来的诸如集中居住、公共卫生设施、子女入学、社会治安等问题,与会者提出了不少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街道领导很快采纳,新建了外来务工人员公寓楼,增建了公共厕所,增放了垃圾桶,新建了梅荆幼儿园,组建了村民联防队,这些举措得到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一致好评。

  镜头六:创先争优让农民拥有了“民生热线”。东海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精心打造民生服务平台,在服务惠民上争优秀,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惠及全县百姓的民生工程。活动开始不久,东海县民生热线暨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融数字化城管、人防指挥、应急救助、便民服务于一体,将110119120等紧急求助电话,水、电、气等民生求助事项,以及城管、环保、工商等20多个部门的公共事业管理整合到“122民生热线”中,与覆盖全县的县、乡(镇)、村(社区)的三级民生服务网络并网运行。无论你在东海的什么地方,只要拨通民生热线122,随时都能得到该系统提供的救助和咨询服务。开通以来,每天都接到数百上千个咨询、求助电话。洪庄镇薛团村农民贾桂君家的太阳能热水器坏了,因找不到维修服务电话,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打了122,没想到上午才打的电话,当天下午,民生热线就为他找来了厂里的师傅上门维修。

  笔者点评:创先争优重在民生。创先争优活动在我省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创先争优聚焦民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基层创先争优重在干好事、干实事、干群众欢迎的事”。民生大于天,当我们把创先争优活动的焦点聚焦民生时,老百姓就会有一种“阳光照在身上,温暖留在心中”的浓浓暖意。

  服务人民群众是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追求,让群众得实惠是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最重要标尺。“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时空变了,这句话依然流行。为人民群众服务,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辞藻华丽的讲话所能实现。我们应该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知道群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只要人民群众欢迎、对于群众有利的事,我们都应该脚踏实地地去干。群众利益无小事,如果“创先争优”不把精力放在具体为民服务上,创建的“花样”再多,老百姓也不会认可。

农村是这样,其它地方也一样,我们要把更多精力、更大努力放在关注和改善民生上。若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创先争优一定会开出更美丽的花,结出更坚实的果。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