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这是人们讨伐官僚主义常说的一句老话。其实,时下官僚主义和其它事物一样,也在“与时俱进”,变着花样发展,由“高高在上”变成了“高高在‘下’”,其本质还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静不下心来,沉不下去。
有的官员虽然人下去了,却并未与群众同吃农家饭、同住农家屋、同干农家活;有的官员虽然人下去了,却并未真正融入到群众中去,孤身只影、“独立思考”有余,躬身下问、集思广益不足;有的官员人虽然下去了,却并未埋下身来专心致志于自己的蹲点工作,而是头脑中常常牵挂着自已单位和家里的那些事儿……
显而易见,“高高在上”与“高高在‘下’”同属官僚主义的表现,因而无论是下基层搞调研还是蹲点工作,都很难有所成效。日前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导刘玉瑛在《人民论坛》撰文认为,出现这种新特征、新变化的官僚主义,我们称之为“新官僚主义”。
究其原因,不外乎二。一是迫于形势,原有的一些“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不得不改头换面,来个一“下”了之。然而,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本性又决定了他们难以与百姓群众融为一体,因而,这样的“领导下基层”最终难免滑入了“秀一把”的尴尬境地。二是不少官员也很想摆脱官僚主义的陋习,但囿于这些人平时“太把自己当个官”的“官念”以及“官架子”长期滋生的许多习惯性动作,一时又放不下自己的身份和“架子”,正如群众揶揄的,“他们当官倒很像个官,可群众角色怎么也演不像”!
显而易见,“新官僚主义”较之旧官僚主义具有更大的危害性,这种危害性主要在于它带有极大的表面性、假象性、欺骗性。实际上,“新官僚主义”的本质依然是做官当老爷,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对此,我们为官者务必保持高度的警惕!□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