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声音

发布时间:2012-08-31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增速——尽管中国喜欢高效和复苏,不喜欢萧条和衰退,但客观存在的经济起伏周期有助于淘汰落后产能,对下一轮增长恰恰重要。若想把增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周期轨迹熨平而保持匀速,有悖于经济结构调整。——全国第二季度GDP跌破8%,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评论认为。

  

CPI——CPI回落为“稳增长”提供政策空间。回落的幅度越大,为“稳增长”政策提供的上升空间越大。——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指出。

  

降利息——本次降息重在提振实体经济而非针对楼市,央行再度强调对房贷利率浮动区间维持不变,体现了我国金融政策坚持执行房地产调控的决心。——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

  

增长质量——上半年江苏经济同比增长9.9%的成绩说明,通过扩大内需、减少对外需的依赖,以及优化产业结构,江苏不但稳住了经济增速,增长质量也有了进一步提升。可以说,江苏将经济下行的压力转化为结构调整的动力,为全国经济大局作出了重大贡献。——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这样评价。

  

创新——中国企业之所以长期以来没有成为创新主体,其根源并不在科技体制,而在于社会管理的滞后,企业发展还是依赖与政府的关系,而不是科技创新,甚至土地、能源、信贷等资源的分配也与之有关。——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

  

包容——不少国人热衷于一时的输赢,对于创新的企业,不是捧杀就是棒杀:成功的时候捧到天上,万民敬仰;受挫的时候摔倒在地,很少人理睬。——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王东升认为。

  

聚人才——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与后30年依靠的战略资源不一样。前30年靠招商引资,后30年将要靠招才引智,集聚各类人才,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优势。——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通讯提出。

  

独创能力——人们的想象力是国家的最大创意,独创能力则关乎国家兴亡,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创新文化做支撑。——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编写的《第一资源——科学人才观简明读本》一书中提出。

  

户籍——一讨论放宽城市落户限制等问题,就会有人提出“城市资源有限、难以承受压力”,这一观点除了有地方保护、既得利益保护之嫌以外,还存在很多认识误区。最重要的是户籍背后的资源分配与利益调整的公平与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太元指出。

  

民工——农村城市两不管,农民工处于“匿名”状态,农民工融入城市绝不是撕碎一张“户籍纸”那么简单,只有消除了心理隔阂才是真正的融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长保说。

  

环卫工——欢迎环卫工人进店休息,本店免费提供茶水。——南京羊皮巷一家商店门前贴的告示。

  

呼唤平等——城里的孩子总爱在我们面前炫耀穿的衣服是什么牌子、有多贵,称我们是“那些乡下人”。人与人是平等的,城里再豪华的房子不都是我们的父母建的吗?——在宁召开的首届全国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创新研讨会上,15岁女孩高文静大声说道。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