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经过去的漫长时光里,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以及这一区域的龙头南宁四市在我国西南沿海地区发展中,曾经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一个时期由于国际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原因,其发展速度远落后于渤海湾、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
2008年1月,随着北部湾开放开发纳入国家战略,这片拥有1595公里海岸线的4万多平方公里的红土地和近13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才重新引起世人的注意。桂南的发展,也由此开启崭新的历史篇章,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史册上展现着应有的份量。
5年来,这里的1400万人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紧紧抓住叠加机遇,用足用活支持政策,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跃马扬鞭、击鼓奋进,用勤劳和智慧,用激情与拼搏,扩大了此前开放开发的良好势头,开创了后发赶超的新局面,谱写出春华秋实的新篇章。北部湾以不到广西1/5的土地和1/4的人口,创造出了超过自治区1/3的生产总值、近2/5的财政收入和近1/2的进出口总额。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地位明显提高、作用更加凸显、影响不断扩大。作为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优势进一步发挥、进程进一步加快,其每一寸土地,都与国家的开放合作战略的实施密切相关,都与周边省区和东盟各国的共赢发展紧密相连。如今,整个北部湾畔春潮涌动,生机勃发,全新的南、北、钦、防四市正在广西南部快速崛起。
现代的南宁
南宁,是一座耸立于邕江之滨的现代古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这里绿树繁花,山清水秀。
参访今日南宁,总有看不尽的城市新景,道不完的华丽巨变。绿是这座城市的烫金名片,置身其间,满目葱茏,碧叶婆娑,乃公认之绿城,辅以南湖、相思湖为代表的在建水城、“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龙头、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头衔”,让人惊叹于今日南宁创建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外向进程。
在南宁,我们仿佛看到,一艘巨轮正从蔚蓝海洋的北部湾驶向世界。每年金秋时节,中国与东盟十国首脑于南宁风云际会。《南宁宣言》、《南宁联合声明》等一系列以南宁命名的文件,都牢牢锁住世界的目光。通过南宁,广西与拥有5.5亿人口的东盟友好国家借湾相拥,凭海共舞,全方位交流,初步呈现出友谊合作、携手共赢的壮丽画卷。
在南宁,我们真切听到,每年盛大的“大地飞歌”盛典余音缭绕,五湖四海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踏歌而来,怀着同一个心愿、同一个梦想越过高山大洋,相约在天下民歌眷念的地方。今年9月23日,这座城市将再一次用歌声告诉世界她的外向、她的现代。
南宁现辖6区6县,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接近7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4%。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人类文明发源兴盛的重地,在历史上素有“西粤观诸郡,南宁亦首风”之称。19世纪初,海关的成立,成为南宁对外开放的开始。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每一次机遇都使南宁达到一个更高的新起点,去追求并续写新的辉煌。
自2004年起,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蕴藏政治、经济、文化多重意义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都在南宁举行,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八届。一年一度的盛会,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精英们荟萃一堂,不仅促进了多方的交往与合作,也大大提升了南宁的区域地位。作为中国东盟会展之都,迄今已有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5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东盟十国、日本、韩国商务联络部相继使用,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实现封关运行,承接产业转移成果丰硕。与其先后缔结的国际友好城市达到17个,对外交流与合作空间分布全球五大洲。目前,南宁市具有总部特征的企业已接近100家,另有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国内外60多家企业和单位有意向进驻该市。
陪同采访的《当代广西》董编委对我们一行人讲,最近5年,南宁市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均比前5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0%以上;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0亿元,占到广西20%的权重。
年轻的防城港
防城港是一座仅有19年建市史的年轻城市,地处南海北部湾之滨,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河相连的城市,与越南北方最大的开放城市——芒街仅一河之隔。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纳入国家战略和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建设,这里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呈现出4大特色:
——地域不大港口大。拥有海域4万多平方公里,海岸线580多公里。5年中,防城港人按照“以港立市、以开放兴市、以工贸强市”的发展战略,规划港口岸线105公里,设计年吞吐能力可超10亿吨,已建成万吨至20万吨级泊位27个,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通航,201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9020吨,今年有望突破亿吨大关。防城港还有5个国家级口岸,兴起一批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开通集装箱海铁联运五定班列和东南亚、东北亚、东非集装箱直达航线,拓展国际煤炭中转业务,物流量比5年前增长了数十倍,出口东盟货物和关税收入均占广西总量的六七成之多。我们特地去了位于中越边境的东南亚家具城,亲眼见识了一个红木制品的边贸大世界,其品牌之多、材质之好、价位之高、交易之广,简直让人咋舌!
——人口不多亮点多。包括壮、瑶、京等少数民族在内的总人口不到100万,但这5年23项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多项增幅排名第一,人均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以及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或纯收入连年位居广西前列。拥有位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1个重点产业园区亚军的防城港大西南临港工业园;我国西部第一个核电项目红沙核电站亦落户于此,规划建设六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目前一期工程两台机组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与之相配套的一大批产业和企业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广西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产业项目——钢铁基地今年上半年也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总投资300亿元的金川有色金属原料加工项目正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2010年该市综合竞争力提升速度居全国294个地级市之首,2011年综合增长竞争力跃升到第7名。
——引进来多走出去也多。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防城港人大胆走出去,到东盟国家设立办事处、投资公司,兴办加工贸易企业,开展资源性项目开发,努力做大做强边境贸易。到今年上半年为止,已有14家企业在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设立营销网络、办事机构和投资办厂。
——城在海边海在城边。防城港的美丽同样让人印象深刻。车行其中,只见横贯全城、长达15公里、设计双向八车道的北部湾大道,从绿意盎然的城市中心一直向碧波荡漾的西湾畔铺展,一路走来,一边是山岛相映的西湾海景,一边是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一座座充满欧陆风情的塔式别墅、一栋栋俯瞰全城的海景楼盘、一条条亚热带气息浓郁的城市街道。不光这些,近郊有满山的桉树,环海又有大片的红树林,港口区还有数以万计的鸟中珍品——白鹭。
繁盛的钦州
在祖国南海北部湾顶上,有一座具有1400年历史,出现过刘永福、冯子才两位民族英雄,且素有红荔之乡和白海豚乐园之美誉的边陲之城——钦州,它位于广西沿海地区的中心位置,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钦江、茅岭江和大风江三江穿城而过,是桂南金三角上的一块宝地,坐拥520多公里的海岸线,有多处优良天然海港。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就将其中的钦州港规划为中国南方第二大港。
今天的钦州港,规划分为本港区、中港区和东港区三大港区,业已建成十万吨级航道,4个十万吨级、2个七万吨级、5个五万吨级、1个三万吨级、3个一万吨级及近20个千吨级泊位,年吞吐能力超过5300万吨,同时有10个十万吨级泊位在同步施工,三十万吨级码头及航道也在建设之中,至今年底,将达到1亿吨的吞吐能力。
这几年,该市以此为依托,实施“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不断取得重大进展。2006年底,中石油项目和APP项目正式开工;事隔一年零两个月,继国家批准设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之后,商务部又批准钦州为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紧接着,国务院批准建设钦州保税港区;2010年9月,中石油千万吨炼油、APP纸浆项目开始投产。
我们在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看到,大型临海重化工业快速崛起,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粮集团、国投电力公司、中电投集团、印尼金光集团等特大型企业纷纷入驻,港口产业集群明显壮大,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港口吞吐量、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已经步入跨越发展的轨道。今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将达1600亿元,其中石化一项就可达到1000亿元,一跃成为广西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
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钦州与东盟的合作也开花结果。2011年该市与东盟的贸易额达到10.9亿美元。这一年,中国与马来西亚政府合作的第一个产业园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在此落地生根,并已经于今年4月1日正式开园,该园是继雄居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园区龙头老大地位的钦州石化产业园项目正式投产后又一标志性园区,首期规划的6平方公里启动区三通一平已经完成。
走在崛起路上,钦州雄风再起,活力无限,一派繁盛的景观!
宜人的北海
北海是一座宜人之城。无论是在雨季的清晨,还是在仲夏的黄昏,她都值得你驻足留恋。在那里极目远眺,浩瀚的大海一望无垠,如玉的银滩柔软温润,即使漫步街头,也可与绿荫如盖的榕树和风情万种的椰林邂逅。更何况,还有那誉满亚洲的南珠、闻名遐迩的陶艺。如此迷人的自然人文环境,既带给人视觉的享受,又留给人深刻的记忆。
确实,此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历史与现实相映生辉。这几年,市委、市政府从北海气候温和、资源富集、历史悠久的市情出发,倾情打造具有“岭南风格、异域风情、滨海风光”的宜居宜商新城,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包括中央和省级党刊采访团61名成员在内的八方来客。
徜徉于北海的美景秀色里,人们会有一种无限春意满情怀的同感,在彼处,可以诗意地在大海附近栖身,也可以潇洒地在那片热土上乐业。除了充满南国风光和海城风情,这个地级大市更是“争先”和“创优”的实践者。
北海处于华南、西南和东盟三大经济圈的枢纽位置,是多个区域经济合作的交汇点。从汉代开始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地,之后一直得“欧风东渐”之先。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其重要作用日益彰显。
近年来,“海上丝路”又启航。在北海的两天,我们参观了北海电子产业园展厅,深入著名电子企业景光、冠捷、冠德车间厂房,切身感受北海的建设成就,每分每秒均被一种扑面而来的“争先”气息所包围,随时随地都为那里的“创优”精神所折服。
《当代广西》编辑部的记者告诉我们,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招商、当年投产”,创造了“北海速度”。广西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第一台海量存储器、第一块笔记本电池、第一台电脑电源、第一台LED自适应显示器、第一台液晶电视在这里下线,第一条固态钽电容生产线在这里投产,第一个全数字网络架构监控系统及模拟数字地球系统演示中心在这里建成,北部湾单晶硅第一棒在这里出炉。
据北海市长介绍,2010年初,他们提出了“一年继续打基础,两年明显见成效,三年实现大跨越”的奋斗目标,开始全面实施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全市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石化和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爆发式增长,2011年完成产值302亿元,今年可达500亿元;炼油异地改造石化项目取得重大突破,预计今年光税收就有38亿元;临港新材料产业方兴未艾,今年产值也将达到200亿元。在北部湾经济区11个重点产业园区中位居前三的北海工业园,正同钦州石化产业园和防城港大西南临港工业园一起,领跑整个北部湾经济区园区经济。
沿海开发千帆竞,桂南大地尽朝晖。过去5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通过科学、和谐、协调发展,凤鸣九天,其势已成,给了世人一个惊喜;在新阶段,南、北、钦、防四市一定会在崛起振兴的道路上加速快进,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采访执笔:月禾 山水)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