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村社区建设提升农民幸福感

发布时间:2012-09-28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张鹤鸣    

  当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长,与之对应,广大农民对生活幸福的追求也有了更多的期待。农村社区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家园,社区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对生活幸福感的认同程度。当前,农村社区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划建设不科学、服务网络不健全、资金投入不充足、服务水平不够高等。因此,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已成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加强组织建设,构筑幸福保障。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要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党支部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政治素质高、群众威望高的党员充实到干部队伍中去,将大户能人、民营业主充实到干部队伍中去,将道德模范、创业典范充实到干部队伍中去。同时还要加强村委会、妇联、共青团、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组织的建设,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民主理财、村委监督、党群议事活动。通过组织建设让农村的管理更规范、更阳光、更科学、更公平,也让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融洽更和谐。

  注重科学规划,设计幸福蓝图。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很重要,既要有利生产,也要方便生活;既要考虑当前,也要放眼长远。在规划中,要多走访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实施规划尽可能分步进行,考虑群众的承受力和社区配套的承载力,将农民急需的设施先行到位,将社区的基本功能布置到位。通过规划,鼓励农民依法将土地流转,以便统一规划农业用地,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通过规划,鼓励农民到集中居住点建房,以便统一规划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农民生活质量;通过规划,鼓励在农民居住点附近建设村级创业点,方便农民就业创业。

  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幸福基础。解决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投入,大致有以下几个渠道:一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把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用好用活社区建设旧村址土地补助资金。三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集体资金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四是鼓励企业个人投入。政府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以资金、设备、技术、信息等方式支持农村社区建设。五是积极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捐赠方式支持社区服务项目。通过一系列措施,逐步建立起以各级财政、村集体资金投入为主体,以涉农资金、单位帮扶投入为辅助,以农民自愿出资、社会各界捐助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推进文化惠农,增强幸福内涵。加快文化设施建设。着力抓好电视、电话、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农家书屋、市民学校、健身广场、一站式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等场所建设。创新文化活动方式。充分挖掘民间传统乡土文化,培育社区各类文化社团,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三是弘扬农村文明新风。加大宣传教育,培育新型农民,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氛围,逐步形成“知荣辱、树新风、建新村、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壮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积极发现、挖掘、培养民间文化艺术人才,鼓励他们加入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去。

  引导群众参与,激发幸福活力。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是群众,没有广大群众的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是让群众参与决策。对社区的事务,要有群众参加,充分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所有事务都能体现群众的意愿。二是让群众参与建设。社区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贯穿整个社区的发展。在参与建设过程中,多让群众出谋划策,多让群众动手建设。三是让群众参与管理。社区管理是一门学问,让群众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模式是最有效的管理办法。

  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幸福指数。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同规划同建设,公共服务同覆盖同配套,现代文明同辐射同享受。让农民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就业机会、一样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一样便捷的公共交通、一样卫生整洁的生活环境;让私家车、网上购物、健身美容这些城里的流行风也成为农村的平常事;让农民生活更文明、更富裕、更有质量、更有尊严、更有自豪感、更有幸福感。□

  (作者系盱眙县副调研员、盱城镇党委书记)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