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产业是指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为目的的产业,是为满足老年人特殊消费需求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称。它包括老年人适用产品的生产、为老年人的服务和为开发老年资源的行业等等。
江苏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发展老龄产业。早在2007年制定的《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要建立老龄产业体系的基本框架。在当前全省人民正在大力推进的“八项工程”中,省政府为落实“民生幸福工程”总体部署,制定了《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意见》,提出要创新养老服务产业政策,扶持经营性养老机构发展,通过土地参股等方式,支持养老服务机构的土地、资产进入资本市场运作。公办养老机构可采取服务外包、委托管理、合作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参与。这些政策法规,对促进全省老龄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为今后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全省老龄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和打下了基础。近几年来,全省各地发展老龄产业都有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比如南京以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制度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同时也推动了其他老龄产业的发展。无锡市把发展老龄产业作为老龄工作的一个重点,努力培育典型并积极加以推广,促进了老龄产业的发展。江阴市鼓励各种经济成份进入老年产业。省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年产业管理学院,通过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方法,培养了一批专业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老龄产业是一个具有无限商机、大有希望的产业。但是目前从总体上看,老龄产业仍然处在一个较低发展水平的阶段,许多领域远未得到开发,远远滞后于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客观形势和庞大老年群体的实际消费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产品和服务规模较小,结构失衡。现在市场稍有些产业规模的是保健品、家政服务、老年文体等,正在兴起的是老年旅游和卫生保健,其他产品和服务种类都没有大的发展。整个老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很低。二是现存的老龄产品和老龄服务大多技术含量低,其中不少存在“旧而差”、“小而散”的状况,不能满足老年人特别是知识型老年人的需要。三是市场秩序比较乱,对市场开发研究不够。不少产品和服务缺乏行业标准、行业规模、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假保健品、假药等充斥市场,坑害老年人,损害老年人权益的问题时有发生。
促进老年产业发展,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生命和生活质量,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老年人的共同期望。省委、省政府正在全省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对社会养老服务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要求。这些都为加快老龄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老龄产业必将成为江苏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
(一)提高对加快发展老龄产业的认识
目前社会上有两个思想认识误区,影响老龄产业的发展:一是有的企业认为老龄产业投入大、风险高、资金回收周期长、回报率低,因而不太愿意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和生产。二是有人认为老年人收入低、消费理念滞后、消费需求不足。其实这两种认识都是不对的。国家在“十一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指出把老龄产业列入国家扶持行业目录,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措施,大力扶持尚在起步阶段的老龄产业。近几年我省也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发展老龄产业。中国老年人收入总体上看是不高,这是事实。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保障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老年群体的购买力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老龄人口经济来源得到可靠保障的前提下,会有更高层次的消费愿望,包括在物质需求基本满足条件下,对精神需求的进一步加大。因此,全社会都要提高对发展老龄产业的认识,增强紧迫感,要把加快发展老龄产业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的重要的措施。
(二)重视制定老龄产业发展规划
老龄产业是个特殊产业,它包括所有为老年人提供产品、服务和就业的经济实体,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产业、多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因此规划先行是发展老龄产业的基础条件。老龄产业规划必须纳入地区经济社会的总体规划中,这样才能防止在规划设计上的“碎片化”,做到统筹设计,通盘考虑,打好“组合拳”;才能防止规划目标上的“应急化”,做到用战略眼光抓住和解决有关长远的重大问题,不停留在“小修小补”层面上。要强化总体规划的主体性,防止部门利益锁定总体规划。在规划中要注意培养一批为老年服务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为老年服务的知名品牌,推动老年产业上新台阶。要引导现有的相关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军到老龄产业中来,上一批老龄产业的龙头项目。要通过规划引导,逐步形成一个地区老龄产业发展体系的基本框架,推动老龄产业持续均衡发展。
(三)要建立健全老龄产业的政策和法规体系
当前老龄产业所涉及到的生产、流通、经营和消费各个环节,都缺少配套的可操作的政策支持和法规体系,而且产业标准缺乏,市场上没有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运作模式。要制定老年产品、用品的质量标准,积极推进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的开发。因为老龄产业是由一系列产业构成的产业群,因此政府应当对老龄产业的具体形态进行分类,选择与具体形态老龄产业相对应的行业领域进行扶持,择其“缺”者而扶之。比如制造业中老年人辅助器具类特需产品,信息和现代服务业中老年人适用的软件类产品以及基础研究开发中一些老年人适用的食品、用品等。不能笼统提扶持老龄产业,应当具体化。当务之急,要加强老龄产业服务人才的培养。有资料表明,早在1976年,美国开设老年学课程的学校就达1275所,其中27%是大学。而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老龄产业类课程的都很少。我们应当积极培养老龄产业创业人才、养老护理人才、老龄工作管理人才、为老龄产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
(四)创新是老龄产业发展的关键
老年产品的消费具有不同层次的需求,这就需要有创新来衔接。当前市场上,便携式电子体温计、电子血压计、座便器、活动轮椅、按摩器等现代智能型老年产品数量少、质量差、价格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老年纸尿裤、体脂肪计、步数计、检尿计、旅行轮椅等人性化的老年用品也不多见。就是一些传统的老年产品,也需要适应时代需求,进行改进和出新。无论是生产现代老年产品,还是改进传统老年产品,都要通过开发创新来实现,只有创新才能促进老龄产业持续发展。我们应当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传统老年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储存,不断延长产业链。我们可以以革新技术为支撑,积极发展现代智能型老年产品,并且要营造有利于集体、个人、国营和民营都发挥创新积极性的氛围,推动老龄产业不断地升级换代和可持续发展。
(五)积极培养老年人消费市场
我国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特殊消费群体。目前全球老年人口约为7.39亿人,中国老年人口约1.78亿人,占全球老年人的19%。预计到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约为20.16亿人,中国老年人口约为4.37亿人,约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6%。据调查,目前我国老年人可用于购买老年用品的支出达4000亿元左右,老年群体已成为重要的消费大军。当前,我们可以以社区为抓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要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的产业化,建立健全产业组织体系,形成一套规范的养老服务产业。可以探索建立长期照护的社会保险制度,扩大老年人照护的社会需求。要加强各种护理人员的培养,实现严格的资质认证,确保护理质量。要鼓励老年用品生产企业积极研制和开发老年产品,逐步发展老年用品的专业化生产基地。老龄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是一个集制造产业、社会服务业为一体的朝阳产业,是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老龄产业昭示着越来越多积极美好的愿景。□
(作者系江苏省老年学学会会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