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江苏省张家港市率先在全国探索实施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发挥基层文化设施功能作用,广泛调动基层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主动性,着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针对性、有效性,促进文化管理向文化服务、“送文化”向“种文化”、专业文艺“唱主角”向群众文化“挑大梁”转变,构建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网格化”文化服务模式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圈,“文化网格”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目的地
张家港市实施的“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就是在原市、镇、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将各村(社区)按一定标准划分成为若干个“文化网格”,使这些文化网格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和广大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基本单元,形成市、镇、村(社区)、文化网格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将全市境内所有区域、所有群众均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范畴,享受普惠、均等、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让文化网格成为群众自我娱乐、自我创造、自我服务的平台载体。
1.完善“网格化”文化服务政策保障。张家港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着力构建较为完善的文化发展保障体系。2012年,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被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市、镇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
2.科学划分“文化网格”。对市域范围内“文化网格”进行科学划分,根据村、社区人口居住密集度、文化关联度和群众意愿以及属地情况、文化特点,整合辖区内企业、学校、医院、机关、武警部队等单位拥有的公共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把全市村(社区)划分成955个“文化网格”。每个网格进行统一编号。
3.组建网格文化员队伍。通过举荐、报名两种方式,从基层选拔热爱文化、有志愿服务精神、有一定文艺专长、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包括新市民在内的文化志愿者担任网格文化员。网格文化员负责了解群众文化需求,发现团结文艺人才,传递文化资讯,引导组织群众成立文艺团队,开展各类特色文化活动。市、镇两级专门组织开展网格文化员培训,明确工作职责。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已有720名网格文化员持证上岗。
4.建立“文化网格”培育辅导机制。制定了有阵地、有网格文化员、有团队、有活动、有特色的“五有”示范网格建设标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文化网格建设。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艺术中心等文化单位的辅导职能,组织群文工作者和专业文艺骨干对全市文化网格实施分片包干、一对一辅导,不断提高文化网格建设水平。
二、“网格化”文化服务模式创推文化服务新举措,“文化网格”成为群众文化供需主阵地
1.强化资讯服务,扩大受众范围。每年编印《张家港市文化地图》,全面反映各级各类文化设施使用情况和群众性文艺团队发展状况。每季度编印一期《张家港市公共文化服务指南》,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平台,向全社会公布各类文化信息,提供文化咨询服务,及时发布文化活动情况。提供文化咨询服务,及时发布文化活动情况。实行全市网格文化服务点布点挂牌,公示服务功能、服务时间、服务项目、服务团队。率先在全国县(市)中开通“无线张家港”手机客户端,实时提供各类文化便民信息、新闻资讯。
2.强化菜单服务,推动供需对接。通过网格文化员每家每户上门服务,及时把各类文化信息、文化咨讯最大化地传递给基层群众,收集、汇总群众意见、需求,定期反馈。文化部门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各网格文化重点,开展讲座、培训、阅读、演出、影视、展览等各类菜单式文化活动,实现精细化供给。同时,深入推进“送演”、“送书”、“送影”、“送展”、“送报”等“五送”活动,满足广大基层群众各类文化需求。
3.强化数字服务,促进资源共享。加强数字化网格文化服务建设,率先在全国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创新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党员远程教育、农家书屋、村(社区)图书室、公共电子阅览室”等“五位一体”基层综合信息服务站。建立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实现市域范围内公共图书馆(室)通借通还,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实施错时免费开放。今年1至5月,全市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累计向网格群众播放各类数字资源3200多场次,受益群众5.2万人次。
4.强化定向服务,实现个性供给。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开展定向式文化服务。成功举办两届的新市民才艺大赛,为广大新市民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大学生歌手大赛吸引了近千名本地大学生参加,成为假期返乡大学生中的一个文化品牌。市图书馆专门设立视障读者有声阅览室。市文化馆免费为新市民子女提供美术、书法、舞蹈、声乐表演、器乐等各类培训,累计培训超过2000人次。据统计,实施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以来,全市开展定向式服务1000多场,参与群众达3万人次。
三、“网格化”文化服务模式彰显文化建设新成效,“文化网格”成为公共文化建设活力源
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通过《张家港市文化地图》、《张家港市公共文化服务指南》等各级各类资讯宣传和网格文化员的带领,以前鲜有人问津的市图书馆外文阅览室、各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特色文化展示厅等设施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今年1至5月,市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共接待群众86万人次,同比增长20%,各镇文化服务中心接待群众38万人次,同比增长13%。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各类网格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今年1至5月,全市网格化群众文化活动达5000多场次,参与群众突破400万人次,仅“幸福港城”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就已吸引100多万人次参与。积极鼓励原创,网格群众自创自排文化节目更是丰富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今年前5个月,全市各镇、文化网格新创作文艺节目超过300个,累计编排剧(节)目超过3000个,其中,塘桥镇快板说唱《网格文化员的民情日记》、南丰镇歌伴舞《绣红旗》等优秀节目演出50次以上。杨舍镇邵巷网格文化团队舞蹈《桃花扇》获得首届苏州市群众文化广场舞比赛三等奖。
群众文化艺术团队进一步壮大。在网格文化员的引导和带动下,2011年底至今,全市群众文艺团队新增112支,总数超过300支。锦丰镇联兴村网格文化员殷志斌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本文化网格内群众的喜好和文艺专长,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组建了沙上山歌队、老年健身队、文艺宣传队等5支群众文化团队。杨舍镇向阳社区的俏夕阳舞蹈队以前都是自娱自乐,自从社区建立文化网格后,网格文化员主动联系他们,为他们编排节目,联系演出,如今舞蹈队的阿婆们已成了“社区明星”,舞蹈队也由原来的8个人壮大到了30多人,演出的场次更是排得满满,阿婆们都说,没想到年纪大了到实现了做姑娘时的明星梦了。塘桥镇金村庙会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以往庙会演出主要外请文艺团队,建立文化网格后,组织本村村民成立了舞龙队、舞狮队、腰鼓队等15支群众文艺团队,今年农历四月初八庙会期间进行过街巡演,受到江苏省非遗专家肯定和群众欢迎。
文化网格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发挥。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实施以来,张家港市已命名了47个示范文化网格,他们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在全市推广。“风筝之乡”乐余镇的东林社区2号文化网格在社区特色文化展示厅开设“风筝课堂”,向青少年传授风筝扎制手艺,目前已在全镇20个文化网格推开。金港镇元丰社区文化网格发挥网格文化团队作用,开展“网格文化进企业”活动,丰富了社区企业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南丰镇永联村在居家养老中心、职工集宿中心、企业车间设立村图书馆分站,定期公布读者借阅排行榜。全市许多网格文化员兼任起了全民阅读推广人,积极助推“书香城市”建设。□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