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发展

——江苏广电总台(集团)文化体制创新实践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2-09-28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郑 焱  沈 和  徐 行    

  当前,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如何更加有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科学发展,真正做到既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又加快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核心内容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必须认真担当的重要使命。江苏广电总台(集团)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为此提供了生动示范。

  江苏广电总台(集团)成立于2001年6月,由原江苏电视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江苏有线台等20多家单位合并组建而成。经过多年的探索,江苏广电总台(集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裂变式扩张,爆发式增长,创造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科学发展的奇迹,成为全国综合实力最强、产业链最全、品牌影响最大的省级广电媒体之一,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与创新活力。

  一、实力显著提升

  舆论引导力显著提升。目前已经形成电视、广播、报刊和新兴媒体四大平台,成为全国广播影视业务链最完整的省级广电媒体之一。以“江苏新时空”栏目和大型新闻行动为标志的时政报道,以“零距离”栏目为代表的民生新闻,以江苏新闻广播台的类型化探索,不断引领中国新闻创新发展潮流,发出了响亮的“江苏声音”。

  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集团自成立以来,经济收入增长逾18倍,年均增长率达到33.7%。2011年经营收入和资产总值双双超过一百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省级台前列。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人间正道是沧桑》、《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十月围城》等一大批影视大片在国内外影视市场大放异彩,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被《人民日报》誉为“江苏广电现象”。与此同时,多元化业务形态竞相发展,“幸福蓝海”和“好享购物”两家股份公司已经启动上市前期工作。

  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情感世界、幸福中国”的品牌定位影响广泛,2004年以来,连续8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2011年品牌价值达到95.75亿元。江苏卫视综合覆盖水平位居省级卫视第一,覆盖人口超过10亿人。《非诚勿扰》栏目开办以来,收视率一直位居全国省级卫视栏目首位,仅次于《新闻联播》,不仅在全国广为关注,在海外华人中也具有广泛影响,成为全球华人了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窗口。

  人才支撑力显著提升。各类优秀人才快速集聚,面向全国网罗优秀制片人、主持人和媒体工作团队,每年从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招收优秀年轻力量,总台(集团)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现在5000多人,形成了在业内堪称一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制度、文化等软实力和技术、设施等硬实力齐头并进。先后7次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创新一等奖。

  二、活力源自创新

  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在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江苏广电总台(集团)以创新促进发展,以创新优化结构,以创新拓展空间,以创新增强后劲,不断提升文化的引导力、竞争力、影响力和支撑力。

  创新发展模式,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并进。江苏广电总台从人民群众的客观文化需求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产业系统,积极生产文化产品,提供多种文化服务,担负起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一方面,积极实行事企结合的管理体制,努力促进以事办企和以企壮事。在全国率先对广电媒体事业单位进行改制,成立广电总台(集团),发展模式定位为“双重属性、三种责任”。“双重属性”是指既有事业属性,又有产业属性;“三种责任”就是新闻宣传、文化服务和产业经营。事业产业协调发展,三种责任协调推进。江苏广电总台(集团)采取“以事办企、以企壮事”的媒体集团模式,既依托广电总台的事业性质提供新闻宣传和公共文化服务,又依托广电集团的企业性质经营国有资产,通过“台办企”的体制优势,以产业发展支撑事业繁荣。另一方面,积极采取内外并举的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拓展。所谓内涵式发展,即针对频道、频率等垄断性资源,通过机制创新进行精耕细作、价值挖潜,让其价值得到充分释放。所谓外延式拓展,即针对影视、购物、新媒体等市场化资源,通过体制改革进行市场化运作,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优秀市场主体。在此过程中坚持实体运营与资本运作相互撬动,积极整合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资源。

  创新经营方式,产业链和价值链高度融合。广电传媒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节目与节目、产品与产品、频道与频道的竞争,而是系统与系统的产业链、价值链的竞争。江苏在全国省级广电中,较早探索产业链、价值链运营。一是构建纵向延伸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在电视产业链上打通制作、播出、传输三大环节;在电影产业链、价值链上构建包括制作、拍摄、发行、放映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在娱乐产业链、价值链上打通艺人经纪、节目制作、演艺活动、衍生营销等多个环节。二是构建横向整合的产业链、价值链。在电视播出环节,探索跨地域、跨层级整合播出资源,依托广电媒体的频道频率资源发展居家购物业务,目前已经成为广电领域的新增长点。三是构建相互联动的产业链、价值链。积极探索电影产业链和电视产业链之间的“影视联动”,通过资源互补的产业链、价值链相互嵌入、相互共振、价值循环,实现集团总体价值最大化。目前拥有全国省级广电媒体唯一的电影院线,在全国共有12家自建影城、52家签约影城、合计356块银幕。与此同时,积极建设“江苏(国家级)未来影视文化创意园”,不断拓展影视剧拍摄、制作服务及影视文化主题公园业务,为集团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创新品牌战略,主题、栏目与产品三位一体。传媒经济被称为“影响力经济”,核心就在于品牌影响力。江苏广电总台始终高度重视品牌发展,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一是不断提升主题定位。作为主流媒体,应当在主题定位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积极的价值取向,传递正面的精神力量。2009年,将情感主题定位调整为“幸福”主题定位,以“幸福”为价值引领,打造全国一流的“幸福品牌”。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现在江苏卫视的“幸福”品牌越来越为受众所接受,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二是精心打造品牌栏目。“大型新闻行动”和“民生新闻”这两个新闻样式已经成为全国知名新闻品牌。江苏新时空、江苏新闻联播、零距离、有一说一等品牌新闻栏目引导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非诚勿扰》栏目不仅在国内稳居省级卫视栏目收视率第一宝座,在海外也引起积极反响,成为全球60多个国家华人每周必看的热点节目。三是积极创造精品佳作。注重数量和质量、规模和影响力的同步提升,重视对剧本题材、内涵的挖掘,讲究“既要有意义,又要有意思”。热播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信仰和理想”的主题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共鸣,实现了高品质、高影响、高收视的全面丰收。

  创新管理制度,教育、培养与使用多策并举。发展文化产业最关键的因素是持续创新力。江苏广电总台(集团)通过制度设计推动创新理念连续化、自觉化、普遍化,让创新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和内在要求,形成了一支可以支撑持续创新发展的优秀团队。在人才教育上“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一方面组织核心管理人才和专业骨干人才赴美国、欧洲、香港等地进行学习考察,与长江商学院、南京大学等联合举办传媒高级管理课程班,组织业务骨干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商学院培训学习;另一方面组织“JSBC周末大讲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到台里来有针对性开办培训讲座,开展常规培训,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上“移大树”与“育新苗”相结合。不惜重金引进高端领军人才,连续8年面向北大、清华、复旦等著名高校,每年引进150名左右优秀毕业生。在人才使用上“竞争上岗”与“双向选择”相结合。“逢进必考,逢岗必竞”,打破在编和非在编的身份差别,一视同仁、平等竞争、能上能下、优胜劣汰。“先领任务,后当干部”,竞岗后的中层干部要签订目标责任书,同时交纳一定数额的风险抵押金,完成目标任务该奖的奖,该拿的拿;完不成任务的,所交的风险抵押金将全部扣留,还要扣掉全年的奖金。“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中层干部3年任期,一年一聘,每年目标责任书都会根据总台年度目标重新调整,每过3年所有中层干部全体“卧倒”,岗位全部空出来重新竞岗。“员工选部门、部门选员工”,每年底进行员工和部门双选,互相都有意向的就上岗,确保员工的流动性,大大提升工作积极性。

  创新组织文化,先进理念与创新实践有机统一。市场竞争以文化论输赢。文化企业更需要先进文化理念引领,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江苏广电总台(集团)把组织文化提炼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行为准则,并在创新实践中转化为每个员工的内在素质。其一,导向是生命。对于具有新闻宣传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文化企业来说,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最大的政治、最根本的任务,所谓“一失万无”。总台(集团)要求每一个员工都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阵地意识,时刻绷紧正确导向这根弦,在绩效管理中采取“导向一票否决制”,多种方法确保导向的零差错。其二,成长更重要。成功是一时的,成长是持续的。江苏广电总台(集团)始终坚持并不断发扬“科学长大”的精神,不因一时的成功而停止前进步伐,在暂时的成功面前从不歇气,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竞争状态,不断高移标杆,不断超越自我,完成了很多难以想象的艰巨任务,实现持续的优质高速成长。其三,绩效论英雄。绩效考核关键在执行力上下功夫。采取360度绩效管理,结合干部员工竞岗竞聘,通过目标管理将全台的年度目标层层分解到事业部、栏目组和具体个人之后,以严格的绩效考核推动员工全力以赴完成任务。其四,创新需宽容。不仅祝贺成功的创新,也包容创新的失败。在优化完善创新制度的同时,努力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宽容创新的浓厚氛围。在节目创新上对新节目设立“百日保护期”,在“保护期”内考核相对宽松,让新节目有改进完善的时间和空间。对创新失利的栏目团队及负责人,及时帮助调整心态,合理安排分工调整,帮助其最短时间找回自信、重拾灵感,再创佳绩。

  三、几点重要启示

  江苏广电总台(集团)的创新实践,对于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文化强国,带来许多重要启示。

  启示之一: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科学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是凝结在文化之中、决定着文化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深层的要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实践表明,无论是发展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弘扬文化主旋律,努力放大文化产品的引领效应。

  启示之二: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科学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关系。文化产品既有教育功能又有经济功能,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商品属性。推动文化发展和繁荣,必须站在建设文化强国、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正确把握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对“三个价值”的不同要求,理性地、审慎地判断经济价值,科学地、规律地挖掘社会价值,辩证地、历史地看待文化价值,积极促进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有机统一,努力做到“三个价值”一起抓、齐丰收。

  启示之三: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科学发展,必须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文化生命力在于内容为王、创意制胜。创意和灵感的涌出,不能只靠跟着感觉走的“灵光一现”,关键是要有一整套让创新连续化、自觉化、持续化的制度体系。保持持续创新动力,必须精心培育有利于文化创新的肥沃土壤,切实加强思想引导和权益保障,使文化创新人才拥护改革、勇于创新、善于创造,像江苏广电总台(集团)那样,让创新变成每个人的基因,融入血液之中,践行在各自岗位上。

  启示之四: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科学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卓越的企业领军人才和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卓越的领军人物是文化产业始终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企业家是发展文化产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焦点是领军人物的竞争。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科学发展,必须发掘和培养大批拥有创新成果、通晓文化发展规律、善于运作资源的领军人物,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实现抱负的大舞台,不断激发文化人才持续创新创业的热情与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政府研究室)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