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60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我国正面临着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的双重挑战。近来,各界人士对延迟退休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对此,发达国家有关做法可供参考。
经验博览
总的看,世界各个发达国家都已经或计划提高退休年龄,按区域分,其具体情况和实际做法是:
北美 美国退休年龄为62-70岁,目前取得全额退休金的年龄为66岁。1960年及以后出生的人口执行67岁退休的政策。2011年人均预期寿命约为78.5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2.4年(201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人类发展报告,下同)。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为17%。加拿大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如果60岁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人继续工作,在60-65岁之间必须继续交纳养老保险,在65-70岁之间可自愿选择交纳。2011年人均预期寿命为81.0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2.1年。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为18%。
西欧 英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5岁,女60岁。该国政府计划在2016年4月到2018年11月期间,把女职工的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男女并轨。2011年人均预期寿命为80.2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3年。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为21%。法国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退休者缴费满40年或65岁退休才可获全额。2010年萨科奇政府曾提出将退休年龄从60岁延长至62岁。2011年人均预期寿命为81.5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0.6年。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为21%。德国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但默克尔政府已决定从今年元旦起,用12年时间把退休年龄延长一年,一年延长一个月;然后用6年时间把退休年龄延长一年,一年延长两个月,到2030年把退休年龄延长到67岁。2011年人均预期寿命为80.4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2.2年。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为25%。
北欧 挪威法定退休年龄为62岁。2011年人均预期寿命为81.1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2.6年。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为20%。瑞典法定退休年龄为61-70岁。瑞典实行弹性退休制,61岁即可退休,也可工作到70岁退休。2011年人均预期寿命为81.4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1.7年。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为24%。
亚洲 日本退休年龄为60岁。男性将从2013年至2025年,女性将从2018年至2030年,退休年龄逐步延长至65岁。2011年人均预期寿命为83.4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1.6年。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为27%。韩国退休年龄为60岁。法定退休年龄至2033年将延迟至65岁。2011年人均预期寿命为80.6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1.6年。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为14%。新加坡法定退休年龄为62岁,新加坡允许雇主雇用62岁的退休人员,但超过65岁不得雇用,且要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2011年人均预期寿命为81.1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8年。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为13%。
启迪思考
一般而论,影响一国退休年龄延迟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个是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一个是人的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还有一个是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从人均预期寿命来看,201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3.5岁,2020年将达到77岁。从人的受教育年限来看,2010年我国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5年,2020年将达到10.5年。再从老龄化程度来看,201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3.26%,2020年将增加到17.8%。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均会导致退休年龄的延长,目前我国这三项指标都在上升。
近年来,老龄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养老金可能存在缺口,养老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劳动力供求状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据权威部门推算,到2015年,劳动力供给总量在越过顶峰后将呈现递减的趋势。为有效应对即将到来的养老压力,延迟退休年龄问题已凸显出来。我国现在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总体而言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不能照搬照套发达国家的做法,只能参考他们的做法,并依据社会共识和主流意见,量力而行。
小步渐进 退休制度改革涉及全民的切身利益。我们认为,小步渐进的退休制度改革符合我国国情。它能让人们有明确的心理预期,一方面避免短期内大幅度调整而影响到大家的利益,另一方面也避免退休年龄延后对劳动力市场及相关人群的生活与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弹性退休 所谓弹性退休,是指政府规定退休年龄区间,工作人员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觉自愿地在此年龄段选择合适时间点办理退休手续。目前弹性退休已成为一种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社会波动也最小。当然,弹性退休的前提在于达到或接近法定退休标准,这个标准既可以是年龄,也可以是工龄。实行弹性退休关键是要找到不同利益群体的平衡点,让更多的人在改革中获益。
区别对待 即对不同类型的社会群体实行差别措施。一类群体为医生、教师、科技人员等专业性人才和知识性人才。这类群体的成长投入大、时间长、经验积累无可替代,他们受教育程度高,参加工作时间较晚,可以准予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况且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高端人才仍然缺乏,延迟退休也可以让这类人才继续发挥作用。另一类群体是工人,这类人群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收入水平偏低且不是很稳定,外加部分政策性下岗人员固定经济来源有限,生活非常拮据,都希望按时甚至提前退休,以获得稳定的退休金,而迟退休却有损他们的切身利益。
逐步并轨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源于20世纪50年代,劳动保险条例对此进行了规定: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性较男性早退休5-10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大部分工作对体力或性别已没有特殊要求,往后可以逐渐缩小男女退休年龄的差距。
配套改革 退休年龄改革不是孤立的盆景艺术,而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当前企事业单位退休员工待遇差别明显,农民甚至只能领取每月几十元的养老金,全国层面的社保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从短期来看,延迟退休年龄会缩减就业岗位,影响年轻人就业,甚至可能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单纯依靠延迟退休年龄来缓解养老压力,难有理想效果。延长退休年龄还需要对社保制度、退休制度、就业制度等多方面进行配套改革。
总而言之,退休年龄改革事关全体国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涉及面广,矛盾错综复杂,亟待解决的问题尚有许多。必须进一步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完善社保体系,继续深化改革,因人而异、因岗制宜,用渐进的方式去分步推进。□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