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工作路线。刘少奇同志指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他的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党的群众观点的内容。
在深化改革、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要更加自觉地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切实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组织部门作为党的重要职能部门,要率先履行好加强党建、联系群众的职责,将群众观点贯穿于组织工作始终。这既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把群众观点贯穿于干部选拔、考评、培养工作中。牢固树立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以群众公认度、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干部选拔上,注重选拔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干部,注重选拔为民用权、为民办事、为民谋利的干部,注重选拔对群众有深厚感情、与群众打成一片、做群众工作拿手的干部。在干部的考评上,注重以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得实惠,来看待、评价干部的作风和能力,注重从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和态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对群众服务的作风、为群众办事的实绩、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来考实考准干部,注重引导干部自觉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促进干部为民谋事、多干实事、常办好事。在干部培养上,注重把涉及信访维稳、政策处理、重大工程推进等“急、难、险、重”工作的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阵地;注重把年轻干部、有潜力干部派往基层一线磨砺锻炼;注重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感情,树立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增强带领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把群众观点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坚持把服务好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任务,把团结、带领、服务群众贯穿基层党组织工作始终。进一步深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以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民情档案,定期沟通民情。进一步整合行政村“民生工作室”功能,以现有的“民生工作室”为基础,建立集民生服务、信息沟通、纠纷调解、平安创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进一步拓展党代表联系群众平台,以开展党代表接待日、党代表履职承诺等活动为契机,拓展党代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平台。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以群众需求、群众满意为考核标准,让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服务内容和领域跟着群众的需要走,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便利、快捷、实惠与变化;进一步创新网络服务平台,以现有政府网站的“民意征集”、“党员干部廉政评价系统”等现有平台为基础,创新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能够方便回应群众诉求的网络平台,实现零距离沟通、快捷式服务。
把群众观点贯穿于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中。牢固树立把人民放到心中最高位置的观点,坚持拜人民群众为师,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让群众满意、使群众放心。在组织部门自身的建设中贯穿群众观点就要求组织部门:一要抓思想建设,自觉深入群众。组工干部是为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服务的干部,是为群众“掌管”干部的干部。因此,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向群众请教,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二要抓制度建设,真正贴近群众。建立组工干部下基层制度,要求组工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思想生活、困难需求和他们对身边党员干部的评价期望,了解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和基层党组织在为民服务的情况,使组工干部变成反映民意的“温度计”。完善驻村、蹲点制度和“一对一帮扶”制度,让组工干部吃住在基层,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扎扎实实地为所住村、所蹲点、所帮扶的对象办实事,解决一批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一批影响群众安定团结的矛盾和纠纷,使组工干部成为群众的“知心人”。三要抓作风建设,热心服务群众。以优化服务为突破口,要求组工干部在服务群众、待人接物时多换位思考,细心地为群众做事情,耐心倾听群众意见,诚心帮群众办事,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和建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当“螺丝钉”、甘做“铺路石”、宁为“儒子牛”,逐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形成热心为民服务的良好氛围。□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