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人才是指“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的集聚是经济起飞的前提和根本。与苏南、苏中相比,淮安人才现状不容乐观,有关数据显示,淮安人才总量不过30万人,不足全省的4%,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和副高以上职称的产业人才不足千人。人才总量与质量的双重压力对淮安跨越发展提出了“经济后发、人才先至”的要求。对地方党委政府而言,人才工作千头万绪,如何找到切入点?努力为人才营造最优的制度环境、搭建最优的发展载体、提供最优的服务,是人才工作的首要任务。
狠抓高端人才
近年来,淮安在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方面,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已经集聚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近100名,通过引进熊鹏、王忠英这样的高端人才,培育出一些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产业。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深刻把握人才工作的规律性,把淮安打造成人才集聚之城,依靠各类“身怀绝技”的尖端人才大力发展“奇迹经济”的总体要求,淮安正在组织实施“533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产业人才集聚工程等重大人才工程,并在人才培育激励、扶持服务等方面完善政策措施,开展重大活动,努力实现“十二五”期间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新突破。目前,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5.4%;高新技术企业只有4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不过4.5%。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偏少,转化率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淮安正着力构建以政府有效引导、企业高校主导的科技创新模式,特别是对优秀人才予以扶持,充分调动企业、高校和人才等创新创业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的产生和转化。同时,推进人才引进培养机制、评价发现机制、选拔使用机制、流动配置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创新,加快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更多“奇迹经济”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
狠抓“两项机制”
一是“内在凝聚机制”。根据“大人才工作机制”理念,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的意见》等文件,明确市长担任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切实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建立相应的督查激励机制,切实解决人才工作相关单位职责不明、合力不够的问题。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员机制,在全市形成纵横交错的完善的人才工作网络。二是“外在服务机制”,立足于“发展之初是保姆,发展之中是保人,成功之后是保安”的工作服务定位,对高层次创业人才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在创业之初,不仅在政策、资金、金融上给予全方位支持,而且在办理资金投入、工商税务登记、护照签证、户口落地、社会保险、子女上学以及家属就业等方面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狠抓“三重服务”
一是差别化个性化服务。坚持“一才一策”,针对不同高层次创业人才提供富有个性特色的优质服务、星级服务、VIP服务。二是超前超值服务。以提升服务效率、提高人才创业成功率为目标,积极主动地争取扶持资金,提供配套项目,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和发展载体。三是创新创优服务。只要是有利于创业人才发展的事,就放开手脚大胆突破,在服务上创新创优,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手段,不断丰富和深化服务内涵,不断延伸和拓展服务功能,以优质的服务推动人才干事创业。通过建立市领导结对支持创新创业重点人才等服务机制,为各类人才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超前超值服务和创新创优服务。坚持“一才一策”,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富有个性特色的优质服务,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发展中担负好服务角色。积极主动为他们争取扶持资金,提供配套项目,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和发展载体,真正让人才感到享受超值亲情服务。努力做到思想上真解放,只要是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事、人才欢迎的事、人才期盼的事,就放开手脚、大胆实践。
狠抓“四大平台”建设
一是着力构建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平台。制定出台了《“533英才工程”实施意见》和《淮安市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等人才工作实施类文件,与《淮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淮安市“十二五”人才规划纲要》等人才工作指导性文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制定有淮安特色的各类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高层次人才来淮创新创业,努力把淮安打造成为人才创业福地。二是着力构建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发展平台。目前,全市已成功打造五个国家级高端人才创新创业载体,还建成了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个,国家和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5个,院士工作站10家。充分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人才孵化器作用,让凤凰有巢可落,通过人才聚集促进企业成林。三是着力构建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政务平台。出台《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的意见》,加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重大人才工作的议决功能,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员机制,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人才工作网络。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促进行政提速。加快跨部门审批流程的整合优化,打破部门壁垒,打通网上运转。积极推进阳光政务,实行公开办事程序,加快公共权力网上运行步伐。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四是着力构建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积极推广VIP服务、24小时预约服务、全程帮办跟踪服务等好模式好方法,以热情高效的服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深入开展101%服务竞赛活动,将服务企业和人才情况作为软环境评比重要内容,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进一步完善市、县领导结对挂钩机制,对高层次人才、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实行领导挂钩、专人帮办、跟踪服务制度,确保能够及时有效为人才、项目和企业排忧解难。从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公民信用等方面入手,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以诚信营造人才发展最优环境。
狠抓人才创业
淮安是一座因才而兴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为人才圆梦的新兴工业城市。淮安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依靠各类“身怀绝技”的尖端人才大力发展“奇迹经济”的人才战略正在不断实践,激发各类高端人才来淮、留淮、兴淮,谱写他们心中的创新创业“淮安梦”!目前,在县(区)、在国家级淮安留学人员创业园里,正在演绎着一个又一个高端人才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创造奇迹经济的“淮安梦”。洪泽县循环经济产业园清华密胺项目依托全国化学循环经济首席专家——清华大学金涌院士领衔的9位教授科研团队,基于世界领先的“节能节资型气相淬冷法三聚氰胺生产工艺技术”和多技术集成及优化等核心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利用尿素联合生产密胺、纯碱和氯化铵工艺”的发明专利,开发了密胺—纯碱—氯化铵绿色节能联产新工艺成套技术,实现了传统产业的绿色制造,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中国最大的液相色谱纯化设备制造商和耗材供应商——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共建的省级院士工作站,成功引进了色谱界顶级专家——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玉奎院士团队10名专家和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团队8名专家,开发了一系列高端产品,公司得以长期保持科技研发的领先优势。目前,10家院士工作站已与13位院士团队签订合作项目近30项,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者系淮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