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转型升级,争当苏中“排头兵”

发布时间:2012-12-07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卞维国 严新峰    

  近年来,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经济运行面临严峻考验的大背景下,泰兴市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快进、逆势上扬的喜人态势。201218月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列泰州四市第一,工业国税开票销售和工业用电量增幅列苏中地区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指标增幅均列泰州四市两区第一。

  致力转型升级——凤凰涅槃终重生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曾是泰兴工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对此,市委书记张兆江一语破的:“企业小而散,产业大而不强是泰兴工业经济一度落后的重要原因,而解决这一症结的唯一办法就是转型升级。”

  做好减法,资源整合提高集约发展程度。为改变“乡镇都有化工厂”和“企业小、污染大”的发展模式,泰兴市委市政府认为“满天繁星不如一轮满月”,下断腕之决心,严格规定,除经济开发区外,其他园区和乡镇不得新上化工项目,现有化工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必须进入化工开发区。坚决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小企业。四年来,泰兴已关闭生产规模小、工艺及设备相对落后、废渣废气污染严重的小化工厂103家,“腾出”了土地和公共设施等生产要素资源,有效破解了发展瓶颈制约。

  做好加法,一区四园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在泰兴的经济版图上,已经成立20年的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精细化工这一产业特色。为了拓展其他产业发展路径,从2009起,市委市政府相继组建了虹桥工业园、黄桥工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城东工业园,构成了“一区四园”的发展新格局。经济开发区被命名为“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开发园区”。虹桥工业园正成为全球最大的合成革生产基地和高端船舶产业基地。黄桥工业园着力推进中奥(泰兴)绿色技术科技产业园建设。农产品加工园以雨润、百汇落户为契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工业。城东工业园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鲜明的产业特色布局已经镶嵌在泰兴大地上。

  做好乘法,科技创新提供发展动力引擎。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产学研的深度合作,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路径,激活转型升级内在活力。泰兴市主动引导企业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强化人才引进,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市重点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5%以上,推动企业由“成本优势竞争”向“核心技术优势竞争”转型。目前,包括中科院在内的10多家院校和科研机构与泰兴签定了全面合作协议,近100家院校和科研院所与泰兴企业结成了紧密型或半紧密型合作关系。产业转型升级日益加快,发展活力日趋增强。

  实施四大战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的形势下,泰兴经济发展成为了一道亮丽风景,得益于该市从2008年起就提出四大发展战略:

  招引大项目。在经济建设中,人们常说“项目为王”。泰兴市坚持将招引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来抓,全力以赴引项目、争项目、建项目,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实现区域经济的大发展。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分别担任重大项目协调小组组长,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指导和督导。强化项目服务竣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形成了大项目滚动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更是把招引大项目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敢于担当,敢于吃苦,不怕吃亏,形成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热潮。“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近四年来,全市新开工1亿美元或7亿人民币的项目达19个,新签约1亿美元或7亿人民币的项目达30个。大项目为泰兴经济腾飞积蓄了发展后劲。

  培育大企业。大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的骨干支撑。泰兴市主动瞄准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及央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联合、并购等战略性重组,通过攀高附强,借助外力,促进了企业规模的裂变扩张。仅2012年,就促成了国盛稀土与中铝集团、船舶设备与中船重工、万得化工与中化集团、宏大特钢与首钢矿业、卡万塔与大唐公司等的高位嫁接和合资合作,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和行业龙头型企业。全市已经涌现出一批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处于领先的企业和产品。

  集聚大产业。化工产业以精细化、集聚化、低碳化为发展方向,以开发区为载体,瞄准世界500强和央企,招大引强,增量调优,提升优化产业发展层次。机电产业重点以智能化、微型化、系统化为发展方向,培大培强变速器、船舶制造及配件等产业链,构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制造基地。医药产业重点以生物化、绿色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加快发展和扩大中成药生产规模,提升产业档次。化工、机电、医药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已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70%以上。氯碱、塑胶等规模超百亿元的产业链已经形成,规模达300亿元的煤化工产业链正在打造。农产品加工重点以绿色化、生态化、安全化为发展方向,着力培育发展一批本土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逐步实现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

  建设大园区。泰兴市在建设特色化园区的同时,不断拓展园区内企业的横向积聚和产业链条的纵向延伸态势,全面提升园区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进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功能。市委市政府还进一步优化配置,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宏观调控机制,形成由各园区孤立发展向区域内综合开发转变的局面。特别是招商引资的信息资源实行联合协作,建立了全市招商项目信息共享合作机制,减少了招商信息搁置和流失,促进了各园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一区四园”已经显现出强大的磁场效应,有力地引领全市经济快速攀升。

  增添发展信心——春风化雨润无声

  发展需要提振人们内在的精气神,发展同样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市委书记张兆江满怀信心地说:“我们要大力弘扬‘厚德开泰、奋发图兴’新时期泰兴精神,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打造成长三角地区审批最简、收费最低、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投资地区。”

  城市精神凝聚起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当前,正处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历史时期,在“创业创新创业、争先领先率先”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感召下,泰兴人民砥砺奋进、披荆斩棘,在波澜壮阔的发展实践中凝练成“厚德开泰、奋发图兴”新时期泰兴精神。通过泰兴精神大讨论、宣讲报告会,“泰兴好人”评选表彰,践行泰兴精神等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活动,“厚德开泰、奋发图兴”成为了泰兴人自觉发展、自信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了泰兴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的鲜明标识,是120万人共同的思想基础、精神支柱,也是江苏精神在泰兴的生动体现和真实写照。

  环境建设营造好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泰兴抓环境建设首先从政务环境抓起,2009年的作风建设推进年、2010机关执行力提升年、2011年的效能建设强化年、2012年的绩效管理推进年等一系列活动,将泰兴的政务环境提升到崭新高度。为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不当检查和收费,泰兴市规定,检查前必须经法制局和市经济环境监察中心备案同意,并在25家重点企业设立监测点,进行跟踪督查。全市29家政府部门的27个窗口全部搬至行政服务中心新大楼办公,实现“一站式”、“一条龙”审批,并全面核定行政许可项目,进一步规范收费项目。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在报纸、广播、电视上开设了《作风建设》、《行风热线》、《访谈在线》等专栏,及时推介先进典型,曝光反面案例。泰兴还着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商务环境,着力打造主城区、虹桥新城、黄桥小城市建设,“一主两翼”的城市架构已经清晰呈现,随着城市功能区的建设,金融、商业、物流等服务业蔚然兴起,发展的环境更加优越。

  泰兴,长江边的一座新兴城市,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姿态,胸怀争当苏中“排头兵”的目标追求,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一条加快成功转型、推动特色发展、奋力跨越赶超的宽阔大道上……□

  (作者单位:中共泰兴市委宣传部)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