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 融入群众

发布时间:2012-12-14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袁冬青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实践证明,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处理突发事件、化解矛盾的最好方法便是在工作中善于多多换位思考。

  领导干部如何换位思考?就是要多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困难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真正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是增强“公仆”意识,践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我们党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当领导切忌先入为主,切忌站在自己的角度,高高在上、脱离实际,为地方利益、小团体、小家族的利益着想;切忌秉持“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理念,“闯红灯”、“踩红线”、打“擦边球”、钻政策空子,以权谋私、为家人、家族和身边人牟利;切忌不顾理想信念,甚而为“人民币”服务。一个拥有强烈“公仆”意识的领导干部,经常身入基层,心入基层,才能真正体会到“老百姓的事无大小”,才能在自已的工作中坚持做到“百姓为大,民生优先”,从而真正达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境界!

  二是增强“公民”意识,放下“包袱”。在我们党的队伍里,无论你是官还是民,无论你是“大师”还是草根,无论你是富豪还是贫民,都是一位“公民”。公民在人格上、法律上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律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然而,由于受旧的世俗“官念”的影响,有些官员往往“太把自已当个官”,结果“官位”成了他们的一种思想“包袱”。“包袱”不放,岂能做到“换位”?实践证明,官员惟有彻底放下身份“包袱”,才能在换位思考中真正做到平等待人,融入百姓,体恤民情,从而真心实意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三是增强“人性”意识,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是处理人际对立关系的溶化剂。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有效转化对立的群众情绪,那就要求领导干部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坚持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达到人性化管理的良好效果。惟有增强人性意识,换位思考,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群众需求,更深刻地化解社会戾气,更深刻地和谐干群关系。□

  (作者系中共大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