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性沟通促进社会和谐,是新形势下创新发展、共建和谐的有效路径。
让主动沟通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各类群体利益诉求趋于多样,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加强民意沟通、增进互信交流,不断提高社会发展的包容度和认同感,显得尤为重要。一是通过沟通筑牢干群关系的信任基石。我们以持续开展“三服务三促进”活动为抓手,着力构建新形势下党群干群互信关系,推动1000余名区、镇、村三级干部走村入户,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盼,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切实纾民困、解民忧、赢民心,以良性互动构建和谐干群关系。二是通过沟通破解基层治理的维稳难题。在全区15个乡(镇、街道)统一建立了安民惠民中心,整合各类社会工作资源,建立群众工作阵地,让群众心结有人解、困难有人帮,既培育群众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引导公众“法制维权”,又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确保政府“依法维稳”,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让善于沟通成为一种必备能力。善于沟通,既是能力要求,也是作风体现。近年来,我们始终将善做群众工作、善与群众沟通作为党员干部的专业素养和普遍要求,把深入基层作为“必修课”,推动各级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下基层,既当“服务员”,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又甘当“小学生”,了解真民情,锻炼真本领;把群众工作作为“基本功”,在与群众的沟通中,用群众认可的方式查清事实、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诠释法理、用群众信服的方法化解纠纷,当好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的“贴心人”、反映民声民情民意的“代言人”、引导群众理性维护合法权益的“领路人”。
让有效沟通成为一种常态机制。干群沟通,重在实效性,难在常态化。近年来,我们在畅通干群沟通渠道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三访一包”维护稳定、“四个三”和谐动迁、“五要五不要”化解矛盾的“345工作法”等特色做法。把群众利益作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着力构建社情民意绿色通道、“两代表一委员”定期问卷调查等倾听社情民意的长效机制,努力让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变成工作的“重点”“亮点”,使民情民意成为推进工作的动力、改进工作的导向、树立形象的坐标。建立问计于民的社会管理机制。把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与引导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结合起来,统筹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建立民情建议的搜集整理、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变“我说你听、我定你办”为“你说我听、你说我干”,努力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政府在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满足群众诉求等方面可能出现的缺失。□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常委、邗江区委书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