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这十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又一个快速发展的十年。十年间,我国经济总量以年均10.7%的速度递增,从全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2位,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愈益增强。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这些历史性深刻变化,已经被全世界公认为是“中国奇迹”。许多人都在深入探究,产生“中国奇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可以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同志对此作了一个十分精辟深刻的回答,他指出:“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由此可见,十年奋斗历程最主要的经验,就是“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这就是“中国奇迹”背后的“中国智慧”。
事非经过不知难。“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最主要历史经验的形成,十年间经历了太多的风险和挑战、阻碍和坎坷。我们在理解“中国智慧”时,不能不经常联想到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等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的一段话,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还有直到这次十八大还一再提醒全党的那句著名的“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这些都为我们深入准确理解十年成功经验的“中国智慧”提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提供了一把打开“中国智慧”之门的钥匙。
(一)
这十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国内外发展大势中,各种风险挑战多。如何对国内外大势进行准确的战略判断,成为对“中国智慧”的一个严峻考验。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敢于和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乘势而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入新世纪,在党的十六大上我们党郑重提出:“纵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所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我们党对新世纪初国内外大势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科学判断。机遇是客观存在的,机遇稍纵即逝,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全党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统一了思想观念,强化了机遇意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进入21世纪后数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跨越。
时势瞬息万变,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突然间急转直下,经济面临大幅下滑的风险。“中国智慧”面临巨大考验。当时如果被这突然遭遇的风险和挑战所迷惑甚至产生惧怕,那就有可能错失对机遇的把握,动摇对科学发展的信心。党中央在关键时刻审时度势,沉着应对,丝毫没有动摇对国内外大势的科学判断,在一次又一次重要会议上,反复提醒全党: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十分严峻,但机遇大于挑战,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一个弥足珍贵的重大战略判断,只有建立在这种对形势客观辩证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发展始终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才能为全党牢固确立、坚定不移。正是有了全党的共识,我们不为风险所惧,不被干扰所惑,及时果断地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终于从挑战中抓住了机遇,从危机中赢得了发展,在全世界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不仅取得了国内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也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贡献。
进入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欧洲仍在债权危机中徘徊,全球经济发展疲软。受此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下滑,已降至8%以下,宏观经济形势十分严峻。有人据此作出判断:持续增长30多年的“中国速度”已告结束,中国经济很有可能会“硬着陆”。21世纪头20年才过去一半,我们面临的挑战如此严峻,我国是否仍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这是科学发展观在贯彻过程中再一次必须回答的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申:“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所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越是在国内外大势充满挑战时,越要看清形势,准确判断,沉着冷静,科学应对,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这是十年来“中国智慧”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
(二)
这十年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各种议论和干扰多。议论和干扰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一是在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之际,中国还要不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涉及科学发展的持久动力问题。二是深化改革向何处去?是通过深化改革开放,逐步建立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走封闭僵化的回头路,或是走改旗易职的邪路?这涉及科学发展的方向、道路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同样是对“中国智慧”的严峻考验。我们党在形成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进程中,对这一问题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十年来,我国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改革初期及后来一段时期,主要进行的是以简政放权搞活为主要特征、并能够使大多数人从改革中受益的改革。因此,那些改革易受到全社会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推进相对比较顺利,阻力比较小,成效比较明显。现如今,社会上各阶层利益分化明显,甚至形成了一些既得利益集团,改革每深入一步都会涉及某些人的重大利益调整,阻力巨大,真正进入了充满困难和风险的攻坚阶段。改革不仅需要更多的“顶层设计”,更有待勇于突破那些阻碍或干扰改革深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继续深化改革,确实风险很大;改革若是停顿不前,风险会更大。没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科学发展。在面对是否要继续深化改革、敢不敢继续深化改革的严峻考验时,我们党及时作出了果断的回答。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鲜明地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气魄和胆识,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才得以不断推进、深入展开,逐步建立起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适应、并起到保障作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就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创造了较好的体制机制条件。
如果说要不要、敢不敢继续深化改革开放需要的是胆识,那么,深化改革向何处去、朝什么方向改革,需要的则更多是智慧。改革是一场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伴随着改革,我国经济社会领域产生了一系列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诸如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水平不高、房价高、看病贵、上学难以及消极腐败等等,多种声音对此议论纷纷。有少数人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为改革,认为今不如昔,留恋当年计划经济时代那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生活,认为那才是社会主义;也有少数人则认为改革不彻底,中国应该学西方发达国家那一套,走全盘西化的资本主义道路。这是关乎改革性质、改革方向的重大原则问题,是科学发展的方向道路问题。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党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多次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通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无论是走封闭僵化的回头路,还是走改旗易帜的全盘西化之路,都没有出路。在正确把握改革方向的基本原则上,就是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今天,对这一原则的把握和运用已越来越趋于完善、清晰和成熟,党的十八大从理论上第一次作了鲜明概括,这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的最新回答的理论结晶。全党坚定这样的信念,坚持这样的方向,坚守这样的担当,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以“中国智慧”继续焕发出“中国奇迹”,不断开拓出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化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局面。
(三)
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十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任重道远,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党的十八大已正式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进一步凸现了科学发展观对我国今后的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具有的重大指导价值,大大深化了“中国智慧”的内涵。
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以“中国智慧”继续开启“中国奇迹”的新征程,其新的历史要求,我以为集中体现为十八大确立的会议主题上,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当下,这一主题对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提供了以下几点启示:
其一,必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以更加完善的制度,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其二,必须对我国现阶段国情以及国内外发展大势继续保持清醒认识。“中国奇迹”确实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但是,一旦联系到我国有13亿人口,我国发展还有这么大的不平衡性,我们就会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唯有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坚定不移的硬道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当今中国的发展尽管面临着极为严峻的风险和挑战,但机遇依然大于挑战。机遇存在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流中,存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差距中,存在于国内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中。十六大对进入21世纪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判断没有过时,十八大的重申更加催人奋进: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所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只有继续狠抓机遇,赢得优势,才能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其三,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不管前进征途上还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通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信心百倍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其四,必须继续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动摇就会迷失方向,懈怠就会丧失机遇,折腾就会停顿倒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宏伟、任务艰巨。“三不”是对待各种风险、挑战和干扰的正确态度和精神状态。坚持“三不”,就能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前进不偏向,发展不停步,人民得实惠。
在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中国智慧”新的时代光芒,必将促进“中国奇迹”继续谱写出新的历史篇章。□
(作者系江苏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省委党校教授)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