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集聚是产业集聚普遍规律的表现,而文化产业园区是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纵览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无不经历了“文化企业—产业园区—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的过程,文化产业园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经济形势下,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是集聚产业发展力量,实现文化产业上扬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如何推动江苏文化产业园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提升我省文化产业规模和能级的主力军,已成为我省推动文化建设工程、冲刺文化强省亟待解决的战略课题。
江苏既位于东部沿海文化产业带的中心位置,又是长三角文化产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上起步早、发展快,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着力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全省文化产业园区成为文化产业的重点推动力量和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撑。总体来看,我省文化产业园区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相比,我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仍有明显差距。一是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全省137家文化产业园区中,苏南85家、苏中24家、苏北28家,分别占比62%、18%、20%,园区建设发展极不平衡。二是投融资困难依然存在。目前,园区内文化企业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政府拨款、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其中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比例相对较低。投资者普遍认为,文化产业是“烧钱行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同时,文化园区仅作为文化企业集聚的机构,缺少雄厚的资本和较高的社会影响力,无法为园区企业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资金短板成为文化产业园区面临的共性问题。三是文化产业链普遍脱节。当前,我省部分文化产业园区存在一厢情愿“拉郎配”的现象,简单的将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化企业加以集中,有的卖字画、有的做动漫,彼此之间毫无产业关联性,没有形成产业链,这样不仅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也不利于园区集约化发展。四是园区品牌严重缺失。我省文化产业园区数量规模已在全国位于前列,但是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文化园区和文化企业依然凤毛麟角,缺少能在国内叫得响、在国际走得出的文化园区品牌。
当前,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已站在迈上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历史新起点。就如何巩固江苏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优势,破解园区发展中的瓶颈和难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加快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宣传部门要牢牢把握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导向问题,妥善处理好“两个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建议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各级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作用,凝聚发展合力,推动园区健康发展。针对目前文化产业园区多头管理、重复命名的现状,建议推动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由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牵头组织评选、命名、授牌、考核,申报各类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单位需先报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统筹规划,挖掘地方特色,实现合理布局。加大对各地文化资源的挖掘,在充分考察、认真研究的前提下,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省级主管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根据各地区现有的文化资源和优势,注重错位发展,以数字出版、动漫游戏、高科技文化制造业为重点,形成覆盖全省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一方面,依托已有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常州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国家级园区,鼓励园区做强核心业务、做大产业规模,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另一方面,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园区继续申报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
全力推进文化与金融融合,下决心解决园区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是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文化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银行贷款申请难度大、文化发展基金申报门槛高、社会投资渠道不顺畅,成为阻碍中小文化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桎梏。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落实现有政策措施,建议推动省委宣传部有关职能处室加强与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省金融办的沟通协调,积极落实《江苏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商业银行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特别是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信贷支持,尤其是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要优先予以扶持,联合金融机构探索建立文化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成立省级文化产业担保公司,为文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指导协调文化产业专项引导资金、紫金文化发展基金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其杠杆作用。二是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建议探索天使投资基金支持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办法,天使投资的门槛较低,有时即便是一个创业构思,只要有发展潜力,就能获得资金,而风险投资一般对这些嗷嗷待哺的“婴儿”兴趣不大。对于中小文化企业,尤其是初创文化企业来说,既吃不了银行贷款的“大米饭”,又沾不了风险投资“维生素”的光,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天使投资的“婴儿奶粉”来吸收营养并茁壮成长。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制定的《江苏省天使投资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升了天使投资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投资热度,建议由省委宣传部联合省财政厅,探索制定鼓励引导天使投资进入文化领域的具体办法,做到既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实现经济效益,又合理引导资金的正确流向,确保社会效益。
加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园区企业间的上下游联系。目前,我省文化产业园区普遍缺乏成熟的公共服务平台,随着园区企业的聚集,企业对公共技术研发、人才培训、衍生产品研发、产品产权交易、投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的需求日益强烈,建议由政府支持,园区运营方、龙头企业、高等院校、金融机构等共建公共服务平台。此外,针对园区间企业联系不紧密,上下游合作舍近求远的问题,建议园区主管部门转变服务理念,为园区企业间、园区和园区间的合作牵线搭桥,增强服务能力。具体来说,一是开辟园区公共区域,提供俱乐部活动、专家讲座、企业家论坛、公共网站等交流合作平台;二是打造园区创意展示平台,汇集园内企业的文化创意产品,供游客和采购商体验;三是建立人才培训平台,定期进行人才培训,建立高级人才供给、交流机制;四是建立完善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政府担保、贴息贷款、知识产权估值和抵押等形式,帮助企业开拓融资渠道,募集发展资金。
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园区知名度。成熟的文化产业园区是所在城市的独特“名片”,建议各级党委政府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品牌文化园区放到推动经济转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高度,加大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的宣传力度和品牌推介,积极开发文化产业园区的旅游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鼓励园区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园区及园内重点文化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入驻,形成良性循环。江苏是文化大省,十里秦淮、天堂姑苏、烟花扬州、汉韵徐州……无不具备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建议各市围绕已有的文化园区和自身的独特文化资源,精心设计文化产业园区的品牌理念,实现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经济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作者单位:省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刘卫东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