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则)

发布时间:2014-05-26     作者:张俊、沈晓红、陈雪嵘、张文德、孙吉东    

 

 

在立德树人中加强教育

张 俊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新时期赋予立德树人的新任务新要求,也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如皋素有“教育之乡”的美誉,我们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着力实施全面、全程、全员育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推进全面育人。统筹课程教学、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一是课程育人。以推进“生活德育”为抓手,研究制定各学段德育工作的目标体系和操作要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机融合到各学段课程中,形成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德育课程序列。二是实践育人。充分发挥如皋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青少年红军历史教育馆、东大街博物馆群等阵地作用,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各类实践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实现个人价值信念与社会核心价值的同构。三是文化育人。扎实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努力建构具有时代特征、学校特色,充满道德意义的校园文化,将价值观鲜活地印刻在学生的形象思维中,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实施全程育人。一是以价值认同为前提。继续推进活动教学改革向活动教育转型升级,把学生的主体性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使核心价值观获得学生的价值认同,内化为学生心中的“道德律”。二是以生活实践为场域。与现实社会全面接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是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然路径。我市“德育486活动”从小处着手,力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三是以价值信仰为旨归。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好经典诵读、书法比赛、道德讲堂、雉水教育在线等特色活动,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实现全员育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学校里每一位教师和员工,都应努力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坚守者、弘扬者,在追寻真、传播善、创造美、践行爱的过程中,奏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彩乐章。一是做真的追寻者。“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师的求真、崇真,是学生价值观教育最好的教科书。二是做善的传播者。在学生的心灵世界里留下善行记录、植下善的种子,从而汇聚起人心向善的巨大力量。三是做美的创造者。教师的职业之美是责任之美、智慧之美、奉献之美。我们每年评选表彰“德业双馨”优秀教师、“最美乡村教师”等,就是引领广大教师将核心价值观化作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四是做爱的践行者。做一名爱的践行者,并把这种爱传递到学生身上,使其成为具有爱国精神、责任意识和大爱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位教师的担当。

(笔谈者系如皋市教育局局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