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亟待良性发展

发布时间:2017-09-05     稿件来源:《群众》上半月版     作者:何亚兵    

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共享单车一夜之间遍布大街小巷,成为一道接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靓丽风景。“手机一扫,上车就跑”,正是因为抓住了“便捷”这个核心价值点,凭借廉价环保的出行方式、无桩无位的停放模式、即走即停的使用体验,共享单车在极短时间内风靡全国。

然而,问题不容回避。从理论上来说,共享单车数量与城市人口比例的关系应该是1100左右。以南京这个827万人的城市为例,共享单车已超过45万辆、渗透率达5.4%,似乎超过了实际需求,日均因各种问题被暂扣的超万辆,这是目前不少大中城市共享单车投放过剩的一个缩影。投放过剩,随之而来的是资源浪费和管理失序,乱停乱放、损坏严重、安全事故、加锁偷车、侵占盲道等负面问题层出不穷,给城市管理和正常出行带来了严重影响。基于此,交通部等部门新近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发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指导意见》,目的就在于通过明确共享责任,规范共享单车发展,以硬约束把共享出行的“方便”进行到底。

以过硬管理实现绿色共享。让共享单车“行稳致远”,呵护好共享给城市带来的便捷,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不可推卸。地方城市管理部门应围绕共享单车新政,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制定更加契合发展和管理需要的细则,对投放总量的控制、停放空间的扩建与安排、市场准入与退出等进行严格规定,在场地、调度和相关技术上进行系统的配套升级,特别要注重借助数字城管等信息化手段,探索“电子围栏”“共享区域”等停放方式,大幅提升共享单车的见街率和周转率,构建起适合共享出行的城市慢行系统,实现有层次有质感的绿色共享。

以精准服务实现有效共享。让共享单车“骑”上有序轨道,行业自律其实比强制标准更有力。相关共享单车企业热衷于形成寡头垄断、抢占先手,一味搞“重投放、轻服务”的“跑马圈地”,是造成当前“单车围城”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引导共享单车企业回归服务初心,就各种问题形成解决共识并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对使用年限、维修保养、停放定位管理、软件安全升级、线下运营配置、押金退还期限、企业购买第三方责任险等作出服务承诺,让共享单车从市场扩容的“青春期”快速步入精准服务的“成熟期”,实现有水准有温度的有效共享。

以诚信伦理实现文明共享。让共享单车一路“出彩”,诚信文明是基础。缺失诚信就会丧失平衡,失去敬畏就有可能“破窗”。从根本上来说,共享单车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考验的是公民素质、社会风尚,随之出现的种种负面问题,又恰恰暴露了文明程度尚未达到与共享创意相匹配的高度。这就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加快形成以感恩诚信为核心的共享伦理,并倒逼惠己便人、诚信感恩等文明风尚的最终养成,让共享单车不仅凭借便捷服务走好“上半场”,更能依靠诚信伦理走好“下半场”,实现有秩序有道德的文明共享。

共享还需共治。面对这样一种新型业态,必须借助政府有形之手配合市场无形之手、协同社会文明之手,同向发力,齐抓共管,把各种看似“不便”的规则和约束挺起来,把应该具备的文明风尚和共享伦理立起来,为群众出行提供精准长久的“方便”。

(作者单位:中共扬州市江都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