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创业支持。做好江苏科技人才创业工作,必须把塑造良好创业文化环境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着力解决突出文化环境问题,推动江苏科技人才创业文化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何谓科技人才创业文化环境
创业文化环境是指与一切创业活动有关的文化形态环境,主要包括为社会共同接受和认可的创业价值观念和制度设计。它是一个社会对创业态度的集中反映,这种反映包含某种价值倾向,通过它,整个社会对于新思想、新观念、新模式是欢迎鼓励还是弃如敝屣一目了然。就科技人才创业而言,创业文化环境是深刻的影响因素之一,是科技人才创业的重要环境支撑。良好创业文化环境的构建,主要在于价值观念的塑造,使整个社会对于创业持积极鼓励的态度,并辅之以完善成熟的制度设计,从而为科技人才创业提供广泛必要的保证。
价值观念层面的科技人才创业文化环境,主要包括整个社会对于科技人才创业的看法、价值判断和宽容程度。其中,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创新精神是指科技创业人才在现有的思维模式下,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市场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事物的精神。创业精神的核心内容表现为崇尚竞争、敢冒风险、追求品质和社会责任等。江苏营造科技人才创业文化环境,需要在全社会倡导尊重知识、勇于创新、鼓励创业的文化氛围,大力构建和弘扬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
制度设计层面的科技人才创业文化环境,主要是指与科技人才各种创业活动顺利、有序开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等。这既包括科技人才体系内部关于成果共享、竞争和创业价值评判等规章制度,也包括国家和省级政府层面关于科技人才创业的政策和规划。制度设计规范了科技人才创业的活动范围和创业环境,界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能够调节创业资源的配置,引导科技人才创业的价值取向,塑造科技人才创业的行为模式,影响全社会对于科技人才创业的态度和看法。
科技人才创业文化环境的不足
为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积极培育科技人才创新企业,推进人才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江苏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人才创业的政策,为江苏科技人才创业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是有些政策针对性不强,政策之间存在重叠现象。省级层面出台的对某个新兴领域的科技创业人才的引进和规划方面的政策都是原则性的内容,对解决科技人才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针对性不强。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如除省人才办重点加强对科技创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之外,其他科技、教育和组织人事部门也都出台了各自的科技创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及相关文件。部门政策之间的相互重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对科技人才的成本投入,降低了创业的预期成效。
二是科技人才创业意识有待提高,创业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科技人才往往受旧体制、旧观念的影响过深,在创业方面存在着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未能及时更新等情况,以致在创业过程中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科技人才创业运行机制方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创新规律的科技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形成,传统的科技人才管理体制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仍占一定地位,科技人才为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情况依然存在,市场在科技人才配置中的主导地位的共识尚未普遍建立,科技人才创业成果分配中还存在以技术职务论资排辈的现象。培养机制、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的科学管理不足导致科技人才整体创业性不高,创业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人才社会化服务程度仍较落后,生活环境有待优化。行政人才服务机构在完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实现人才公共服务投资多元化方面的力度不够;民间人才服务组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囿于自身权限、社会偏好等原因,在人才中介、培训、测评和人才租赁等方面发展还存在滞后性,不能及时、有效满足江苏科技创业人才的相关服务需求。地方政府在制定引进海内外科技创业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及执行中,对随行子女教育、人才家属工作安排、社会及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服务还不够深入,导致引不来、留不住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此外,江苏文化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完善,也使得科技创业人才对于来苏发展有所顾虑。
四是区域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长三角区域产业同构问题突出,上海、浙江和江苏三次产业结构相似度极高,加剧了各地对优秀科技创业人才的争夺。与此同时,各地通过出台相应人才计划,进一步加大了江苏争取优秀创业人才的难度。
营造科技人才良好创业文化环境
创业文化环境是科技人才创业的重要基础。成熟的商业模式往往产生于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相应的创业文化环境之中,这种氛围和文化环境对科技人才创业有着积极的暗示和鼓励作用,使得创业过程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塑造江苏科技人才良好创业文化环境,需要重点关注宏观政策、制度设计和专业服务等方面。
宏观政策是塑造科技人才良好创业文化环境的有力保障。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适应人才创业的政策创新,充分尊重科技人才,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才在苏创业的积极性。江苏通过下发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实施“双创计划”“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和“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海内外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来苏工作、生活环境,为创业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必要的政策配套;年初印发的《关于聚力创新深化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的意见》,强调营造尊才重才的社会环境,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为江苏科技人才创业和更好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制度设计是塑造科技人才良好创业文化环境的关键所在。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战略思路。从高等教育入手,结合实际,立足培养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优秀科技人才,适当推进个性化培养,不断提高科技创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着力优化中青年教师和科技创新团队成才发展的制度环境。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和优化环境,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科技创业人员更大的财务支配权,进一步提高科技人才在成果转化收益方面的分享比例。改进人才管理制度,深化改革事业单位行政化的人才管理方式,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认真做好人才服务和管理工作。
专业服务是塑造科技人才良好创业文化环境的重要路径。加快平台载体建设,建设一批龙头骨干孵化器,支持孵化器整合创业资源,提升孵化器创业服务功能,搭建科技人才创业国际合作平台。确保资金扶持,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借助市场的力量和社会资本的参与为创新创业人才筹措发展资金。如江苏“人才保”纯信用免抵押贷款担保产品,为全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企业提供更加全面、优质、高效的金融支持,解决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鼓励科技创业人才组建知识产权、技术联盟,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依托集群优势,共同转化创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成果。□
本文为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人才发展)课题一般项目“江苏科技人才创业环境问题与对策建议”(16SRB-1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江苏省社科联科研中心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