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在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推动转型升级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徐州市泉山区坚持以人才引领创新、以创新引领转型发展,创立新机制,构建新平台,扶持新业态,打造人才队伍新质态,为实现区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围绕产业选才,集聚人才“强磁场”。引进集聚人才既不能普遍撒网盲目“抢人才”,更不能单纯以数量来“凑人才”,要坚持以产业为主导,遵循市场规律,围绕本地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在调查摸清人才需求具体领域、数量和层次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衔接性,做到以产业集聚发展吸引人才不断汇聚,实现产业集聚与人才荟萃的良性互动。基于这种理念,泉山区强化“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着重突出区域性产业研发、创新产业孵化、产业化发展、高层次人才四个集聚中心的建设,大力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以电子商务、金融服务、节能环保等为代表的高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高新产业集群的形成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围绕平台聚才,搭建人才“大舞台”。“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吸引人才、集聚人才,打造发展平台是关键。各类平台载体既是引才聚才的“梧桐树”,也是促进创新创业最直接的方式。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人才载体建设,围绕转型升级主线,突出打造一批功能齐全的创新创业载体,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服务链,依托科技镇长团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支撑平台,做到以一流平台集聚一流人才。徐州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就是其中代表,它包括创新中心、文化创意园和中关村信息谷创新汇三个物理空间,是一个真正集研发、商业、交流于一体的创新综合体。仅去年一年,创新中心就汇聚了超过1000家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投资机构,为吸引重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围绕项目育才,涵养人才“生态圈”。项目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项目建设中也可以培养和造就大批人才,他们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我们坚持以项目聚人才育人才,以人才带项目引项目,形成项目与人才良性互动和高效融合的良好局面。一方面,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利用各类人才扶持政策主动对接服务园区招商项目,吸引了甲骨文OAEC人才产业基地等一批高层次项目入驻园区,集聚了众多专业化人才和企业家。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对项目的扶持培育,主动搭建“赢在徐州——周二路演吧”服务平台,近200个海内外高端项目在泉山区创新中心路演,吸引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在校大学生参加,产生了巨大的“聚集效应”。
围绕环境留才,打造人才“服务链”。“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当今人才竞争的关键要素。泉山区有着优质的人文生活环境和丰厚的科教资源,我们牢固树立“人才至上”理念,对于各类人才,只要想创业,政府就鼓励,只要有创新,政府就扶持。比如去年就设立“3个1000万”的创新创业补贴(1000万元的电子商务发展基金,1000万元的“双+惠民包”专项资金,1000万元的经营场地租金补贴),全力推动双招双引、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此外,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制定出台《泉山区高层次人才服务办法》,从全程协办、子女入学、便捷医疗等多个方面对高层次人才进行精准服务,确保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
(作者系中共徐州市泉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张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