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0-03-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姜 伟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深刻表明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在具体部署方面,从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到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再到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无不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不变初心与使命担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坚持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实践和集中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总能根据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发展的需求,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带领全国人民为之努力奋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为导向,进行实践探索和制度设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历史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在推进国家治理的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思想贯穿始终,成为我们党最重要的发展思想,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治理,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大显著优势。在历史上,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规范和调控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展望未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还必须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贯穿治理活动的全过程。尤其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充分体现人民主体地位。

——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要深刻领会为了谁的问题,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依靠谁的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要牢牢站稳群众立场,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治理智慧和治理力量。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第一,在价值层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要深刻认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根于党的指导思想之中,孕育于党的性质和宗旨之中,体现在党的执政实践之中。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真正把人民群众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充分考虑包括不同阶层在内的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激发人民群众创造活力。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把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的奋斗目标,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定地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前进。

第二,在建设路径层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中国砥砺奋进的70年,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70年,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要以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活动规范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有效保证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在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等方面下更大气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牢牢坚持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扎实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以落实新发展理念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在制度保障层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治理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是社会和谐体制机制的构建和完善过程。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有效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效能提升,才能更好服务人民。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在实践中优化国家治理的制度化路径,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牢牢把握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处理好终极目标与工作手段、无限事业与有限任期、不必在我与必定有我的关系,以治理的实际成效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

(作者单位:中共丹阳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