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既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之年,还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冠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之前,再次表明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完善和提升,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关于发展观念的又一次理论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发展是我国分析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我国积极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作为新发展理念之首,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新时代,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发展的主体是人,要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创新的理念,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发展新动力的源泉,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必然选择。只有建立健全教育体系和“双创”扶持政策体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才能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为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协调是制胜要诀,是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得出的正确结论。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发挥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地区之间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社会整体性的进步。在新时代,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如果说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应当更多强调发展速度,那么在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未来的发展一定要着力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努力形成各区域欣欣向荣、全面发展的景象。谋划我国“两个一百年”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协调发展在过去的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一直被强调,将其放在创新发展之后的第二位,是把这一理念放在了更高的角度、更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布局来看,这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调整将产生重大影响。
绿色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思想境界的最高升华。实施绿色发展要求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等,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使生产绿色化、生活绿色化、环境绿色化、制度绿色化。在新时代,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广泛实现。同时,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绿色发展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
开放是我国40多年来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经济发展以实现开放发展为目标,开放发展目标的实现,必然能更好地实现其它四个方面的融合发展。历经40多年改革开放的不懈努力,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最大外汇储备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也居世界前列。长期的发展和积累,使我国经济禀赋不再是单一的劳动力丰裕,而是形成了包括资本要素、硬件基础设施、软件政策制度等的多元结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和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持互利共赢的发展战略,实现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的优势互补,不但要大胆地“引进来”,还要大胆地“走出去”。在新时代,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面对日益加速的全球化进程,中国的发展要积极把握国际社会发展变化带来的重要战略机遇,有序扩大国内相关行业的市场准入,接纳更多高质量的外资和技术,提升国内产业体系的国际化水平。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核心命题。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力度,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各项事业稳步推进,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新时代,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人人共建、人人共享”将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为此,应当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大力发展就业、住房、医疗、社保和教育等公共服务,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牢固地将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向上。
从更深层次看,新发展理念源于历史、实践、理论的三重逻辑。首先,新发展理念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和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起点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历史的选择,是14亿中华儿女共同的选择。其次,新发展理念源于我们党发展理念的重大突破和提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不仅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而且也是指导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方针。再次,新发展理念源于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揭示。放眼世界,一些国家的发展之所以不那么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没能树立正确发展理念、没有找到正确发展路子。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准确研判国内外发展大势,不仅致力于解决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而且有助于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抓住了当今世界现代化的主脉,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特点新规律,同时对世界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系红旗文稿杂志社社长)
责任编辑:苏胜利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