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在逐步实现,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蓬勃景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等,为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方向。近年来,南通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始终力求以“汗水流量”换取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以优美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连续三年全省第一,成为省内首批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
系统治理引领共生和谐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考察时指出,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踞江海之汇,扼南北之喉,地理位置特殊的南通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强化重要生态空间保护监管,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严格落实滨海湿地保护修复,按照“保护优先、应划尽划”原则,将重要湿地纳入生态空间保护区域,规范开发利用,加强保护修复,从长江沿线到黄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2020年以来,长江江豚频繁出现在长江南通段。随着南通生态环境逐渐改善,越来越多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走进人们视野。
生态修复带来沧桑巨变
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区拥有长江岸线14公里,由于得天独厚的长江深水岸线资源,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五山及沿江地区就成为南通港口码头和各类中小企业集聚区,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急剧凸显,岸线一度“伤痕累累”。南通坚持不懈推动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对污染严重、工艺落后、影响水源地保护要求的企业整体关停,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企业,积极推动向沿海地区转移、向工业园区聚集。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水系连通、岸线环境整治等,逐步恢复长江岸线生态功能,提升环境承载力。五山及沿江地区腾出修复岸线5.5公里,建成军山绿野、龙爪岩滨江风光带等一批生态景观,新增森林面积约6平方公里,实现了从“临江”到“滨江”、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的蝶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视察时,对长江生态修复保护工作给予高度肯定,称赞“曾经脏乱差的环境发生了沧桑巨变,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滨江生态公园”。沧桑巨变非一日之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南通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聚焦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奋力建设长江口绿色生态门户。始终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生态修复保护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江豚逐浪”取代昔日“危化围江”,17平方公里五山地区的发展,见证了“沧桑巨变”。
四个转变重现自然美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南通市环保部门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在化解信访问题上学习发扬“枫桥经验”,靶向破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主动溯源,深入走访,发现问题,坚持开展基层调研走访,多渠道摸排深挖环境信访问题线索;聚焦难点,瞄准痛点,解决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区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扰民问题,开展为期三个月主城区夜间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实施不间断夜间巡查,带领执法和监测人员以“四不两直”方式对群众身边环境问题现场核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当前国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期,生态环境治理仍然任重而道远。新的形势要求我们狠抓源头治理,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为抓手,聚焦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农业等结构调整,推动实现“四个转变”,即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向“减污降碳”、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生态环境治理由“打被动仗”向“打主动仗”、生态环境质量由“局部好转”向“根本好转”的转变。“十四五”期间,南通市近岸海域水质国控点位将从5个增加到39个,省考以上断面从31个增加到55个,污染防治攻坚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宽……面对挑战唯有迎难而上,开山铺路、遇水搭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越来越多的自然美景正在逐步重现。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握“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总要求,加快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追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坚守“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做好“治污”“控源”“增绿”三篇文章,科学管控生态空间,加大服务创新力度,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为南通高质量发展腾出生态空间、筑牢绿色屏障。□
(作者单位:南通市生态环境局。第一作者系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