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强化能源安全、应对气候挑战、支撑民族永续发展意义重大。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贯穿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江苏作为沿海发达省份,实现碳达峰目标不仅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也是肩负“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的题中之义,更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用能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影响碳达峰的关键因素。江苏能耗基数较大,传统能源使用占比较高,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十分艰巨。必须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强化清洁高效利用,持续贯彻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脱钩、能源消费与碳排放脱钩,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目标。
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促进结构优化调整
2020年江苏能源消费总量位居全国第三,其中以传统能源消费为主,特别是煤炭占比超过一半。因此,必须注重从源头切入,做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开展减煤工作,推进能源使用低碳化转型,同时扩大清洁能源使用比例,特别是要预见性看到新能源在未来推进经济发展以及碳达峰过程中的作用和前景,持续加大新能源开发利用。此外,能源多元化趋势日益显现,应着力建立多种能源协调体系,发挥不同能源间的协同效应和耦合效应,实现优势互补。
一是持续开展减煤工作。提高煤炭行业和项目的准入条件,严守“等量替代”“减量替代”原则,严格把控新增项目审批手续。做好煤质专项检查,加大对不合格标准的散煤整合治理,限制劣质煤使用。引导高耗能产业限产,有序减少重大耗煤项目和设施,加快淘汰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行业过剩产能。
二是提高清洁能源比例。结合道路整治建设,加大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燃气改造,扩大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推广天然气使用。发挥江苏区位和产业优势,大力推广光伏、风力、潮汐能、抽水蓄能发电,稳妥推进核能发电,提升清洁电力在总发电量中占比。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贴以及车辆上牌限制放宽等政策,大力发展电力、氢能、混动等新能源汽车。
三是建立多能融合体系。推进电力、燃气、热力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不同能源融合发展。强化能源间协同效应,如在徐州等产煤地区,推广发展煤电联营、煤电运一体化模式,拓宽煤电产业融合新空间。强化能源间互补效应,如实行“光伏+天然气”供电模式,不仅可以解决光伏发电间歇性问题,也能减少天然气发电产生的碳排放。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着力降低排放强度
从江苏能源消费构成看,一次能源消费以化石等传统能源为主,二次能源使用以电力为主。在推进碳达峰过程中,为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必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切实降低碳排放强度。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能源重复循环利用,提升产业链整体能效水平。
一是推进技术装备升级。在洗煤、石油提炼等流程,改进优化工艺,提升供热加工转换、炼油加工转换等关键环节效率,实现能量梯次利用。加大工业技改投资,支持钢铁、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进行装备改造提升,采用高效、洁净的先进煤电机组、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二是有效提升用电质量。在运输环节,加快建设500千伏沿海输电通道和“北电南送”过江通道建设,畅通绿色电力流动能力。探索推进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应用,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提高电力运输过程中的效率。在用电环节,构建局域智能电网,精准把握供需形势,实现智慧供电。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参与需求响应,实施错峰用电,实现“填谷削峰”。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大宗固体废物再生利用,扩大煤矸石和粉煤灰在工程建设、塌陷区治理等领域利用规模。构建城乡废弃物回收体系,推进垃圾分类,加大生活垃圾发电工程建设。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强化企业间的物料互供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构建共生产业链内循环。
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实现集约高效利用
江苏产业结构偏重,工业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四分之三,是节能降耗主阵地,必须强化节能管理,遏制粗放用能,从而促进能源节约、集约、高效使用。一方面,以加强监测监管为基础,详细摸排了解全省行业企业能耗情况,摸清排放底数,为科学用能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出台相关制度举措,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机制,通过税收、财政以及金融等政策支持,鼓励引导企业节能减排。
一是建立监测监管体系。建设能耗综合监控平台,掌握全省企业能耗基本情况,把握用能规律,做好预测和预警,为科学用能提供指导和服务,减少能源浪费。依托“互联网+”构建能源大数据平台,促进能源供需精准对接,提高能源市场运行效率。完善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机构体系建设,加强约束性指标重点监察,规范“两高”项目管理,对能耗过高和超标行业进行清理整顿。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双轮驱动,推动税收、电价与碳排放成本有机结合,根据能耗强度实行差别化税收和阶梯电价标准,强化政策激励和倒逼作用。探索建立碳交易市场,设立碳排放配额,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建立减排补偿机制,加大绿色金融对企业节能减排支持作用,为企业在融资等方面提供便利。
三是实施专项提升工程。在火电、钢铁、有色、石化、煤化工等重点行业开展节能工程,对能耗过高企业,实行用能预算、能耗限额管理。进一步规范用能标准,严格落实节能审查制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设园区智慧用能系统,对供电、燃气、煤炭等能耗进行智能化管控,提高集约化利用水平。
推动实现碳达峰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创新驱动一方面可以强化技术的支撑替代作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减量使用;另一方面有助于发掘和开发新能源,并带动成本降低,加速推广使用,降低传统能源依赖。充分发挥江苏科教资源优势,在一些前沿领域,提前部署谋划研究,加强技术储备,塑造未来竞争优势。此外,能源科技创新具有系统性,研发投入周期长,商业转化环节多,对基础设施要求高,要加大过程中的要素支持,促进技术加快落地转化和应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