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发布时间:2021-09-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孙友新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坚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理念,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作出的重要决策。双减政策的落地,是对民众减负呼唤作出的有力回应,同时也倒逼中小学校办学生态的改变和教育的深度转型。我校践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价值理念,坚守学校教育教学主阵地,遵循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规律,从理想引领等层面创新机制,力求在减负与提质的动态平衡中,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理想引领,培根铸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校教育必须始终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立德树人的首位。

上世纪80年代末,我校坚持中学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构建素质教育立交桥,教育学生要学会做学问,更要学会做人。进入21世纪,我校凝练出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位生活的学生成长目标和追慕崇高,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走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源源不断地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有理想担当的高素质人才。

当前世界格局正处于大调整和大变革时期,学校必须继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师生坚定信念跟党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我校将家国情怀培育作为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的逻辑起点,深入推进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涵铸新时代高中生家国情怀的生态德育实践。在新时代基础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构建和完善家国情怀教育的时空网络和实践机制,全过程推进,校内外结合,让立德树人系统化、层次化、生态化地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每个空间,使得家国情怀成为学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归依,让学生自觉地将爱国情感、报国之志、个人理想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乃至世界命运融为一体。

涵养道德,内在生长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自生长的冲动,并为之提供营养和动力。学校教育应当把立德树人与学生自身的道德需求结合起来,营造丰富多元的教育生态环境,唤醒学生内在生长的力量。

服务学生自然生长。弘扬具身德育文化传统,合理设计成长空间,通过环境浸润,潜移默化地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人格意识。学校的楼道文化体现着修齐治平的儒家智慧;标志性建筑五四堂,昭示青年赓续五四精神,弘扬爱国情怀和担当品格;捐资建校人蔡荣汉先生的塑像,勖勉后学崇德向善、服务社会。

促进学生自由生长。坚定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卓越的自己的教育追求,拓展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成长路径。深入实施精品化校本课程建设,建有土壤实践活动课程基地等多个省级课程基地,形成学生自我服务、自由发展和自主管理的课程体系。搭建科技创新节、体育文化节、博雅阅读节、戏剧展演节等活动平台,组建80多个学生社团,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舞台。

引领学生自觉生长。科学设计新时代高中生形象,突出生命教育,激发学生成长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下,积极引导学生做自主生长者,即做弘毅致远的生涯规划者、博雅自信的文化传承者和智慧明达的实践创新者。深化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认识和珍爱生命的基础上自觉地敬畏和发展生命、超越和绽放生命。

五育融合,协同育人

立德树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需要综合施策,走出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人才培养误区,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建立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凝聚育人合力,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覆盖到教育的全方位。

坚持多学科融合育人。构建以思想政治课程为主体,以语、数、外等其他学科渗透课程和主题班会、综合课程等活动课程为两翼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高中各学科思政资源库,创建高中各学科思政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探索新时代学科主渠道育人的校本路径,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在各学科教学中落地、落实。

探索贯通育人新路径。系统谋划与整体建构课程思政体系,打通学段壁垒,做到相互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不断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段初中学校结对共研,共同设计一体化思政课程,开展多元化课程活动。积极探索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双高合作、协同育人路径,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协同开发贯通式思政课程和生涯规划课程。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整合教育力量,建立符合实际的家校社协同的教育机制。健全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组织,完善家校联系制度,深入开展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探索开设家庭教育课程。聚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建立红色教育、科技创新、职业体验、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等校外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接受熏陶,开阔视野,提高科学认知力、实践创新力和社会适应力。

慕德行道,德能并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要力量和根本依靠。近年来,我校以推进慕德行道好教师团队的建设为主要抓手,致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师能卓越的创新型教师队伍,为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立德铸魂,提升师德境界。立师德、铸师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政治理论和有关教育法规和条例,引导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遵守师德规范和从教要求。构建学校道德领导新机制,通过专家名师、模范教师、研修导师的引领,塑造价值认同,建立道德和学习共同体。挖掘学校在办学实践中的积淀,讲好师德故事,传承道德典范,涵养道德自觉,构建道德风尚高地。

提能强基,锻造专业素养。以领军计划壮大名师队伍,完善教科研管理和骨干教师考核奖励制度,实施培养各学科领军人才的名师工程。以领雁计划选培管理人才,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为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苗子搭建发展平台,把勇挑重担、乐于奉献、组织管理能力强的教师选聘到行政管理岗位上来。以领航计划发展青年教师,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内需驱动,打造名师工作室、研学共同体和青蓝互助组等多样化的专业学习社群,加速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优化服务,提高幸福指数。维护教师正当权益,切实为教师减负,使教师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潜下心来育人。健全教师激励体系,注重精神荣誉激励,完善绩效工资激励,实现用尊严留人、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让教师真正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增强职业幸福感和自豪感,从而自觉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我们将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切实践行德育为先、五育融合,激发学生向上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创新育人方式,推进学校的高品质建设,努力办好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中学)

责任编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