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是国际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完成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江苏是开放大省、外贸大省,已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持续蔓延等复杂的国际环境,畅通江苏国际物流供应链,对于稳住外贸基本盘、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做强做优以国际空港、国际陆港、国际海港为重点的国际物流枢纽
国际空港、国际陆港、国际海港是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纽带,是国际物流供应链的核心枢纽。要以全球视野、前瞻性战略性思维,加快完善国际物流枢纽布局,建设一批集聚力强、运转高效、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物流枢纽。完善国际空港布局,以南京禄口机场为龙头,省内其他机场协调分工,加快建设由国际枢纽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一般干线机场构成的国际空运物流体系。积极争取增加与“一带一路”沿线及与江苏经贸合作密切的国家和地区的航线,加强与国际大型枢纽机场的航线连接,逐步形成“东连(北美)西至(欧、西亚、中东)南畅(东南亚)北通(东北亚)”的国际航线网络。完善国际陆港布局,加快建设以连云港、南京、苏州、徐州等国际班列为重点的国际铁路物流体系,巩固中亚线路,拓展欧洲线路,打通西亚、东南亚新通道,形成向西至欧洲腹地、中亚和西亚,向南至东南亚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完善国际海港布局,加快建设以连云港港、南京港和苏州港—南通港为主体,沿海其他港口为补充的国际海运物流体系,推进海运基础设施与世界互联互通,提升港口综合承载能力、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
有效发挥国际物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协同效应
国际物流供应链是由功能互补的物流节点设施、集疏运体系及相关产业有机组成的物流链条。国际物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有效对接和畅通循环,是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的重要前提。发挥物流园区在国际物流中的物流组织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物流园区与综合交通枢纽缺乏有效衔接、集疏运通道不畅等问题。加快物流园区向“互联网+物流”“物流+商贸”等多元化业态发展。全面推行多式联运,鼓励有条件的国际物流园区向国际多式联运拓展。发挥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在国际物流中的“保税+”功能作用。拓展“保税+物流”功能,为区内外进出口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过程中,提供货物保税状态下的仓储、配送、增值加工、国际中转等物流服务。拓展“保税+货物贸易”功能,引导区内企业从事全球或地区性采购、分销、配送业务。拓展“保税+服务贸易”功能,开展与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货物贸易相关的研发设计、产品测试、售后维修、设备租赁等服务贸易业务。发挥海外仓在布局境外物流体系中的作用。适应国际贸易特别是跨境电商的发展需求,大力推进第三方海外仓建设,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自建海外仓。推进海外仓本土化经营,使海外仓的产品和服务快速融入当地市场。引导海外仓由简单的仓储、拆包、换包、贴标、中转、退换货和售后维修等,向提供加工、金融、个性化定制等增值服务发展。发挥第三方物流平台在推进国际物流专业化社会化中的作用。鼓励制造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推动由分散的企业物流向社会化专业化物流转变。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从传统的运输配送向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转变。
积极推动国际物流从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转型
智慧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国际货运需求、全面提升江苏物流体系供给质量的必然选择。加快智慧物流新技术新装备在国际物流领域的推广应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运营管理的深度融合,鼓励有条件的物流枢纽建设全自动化码头、“无人场站”、智能化仓储等现代物流设施。加快智慧物流关键技术研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物流领域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研发,推动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智能交通等关键技术攻关。支持骨干物流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实验室、试验基地、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整合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海关等信息资源,建立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有效对接。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数据应用机制,推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企业开放数据资源,建设一批有发展潜力、有行业特色的电子交易平台。培育一批既熟悉智慧物流又具备信息系统集成能力的智慧物流咨询服务企业,建设一批能提供智慧物流整体解决方案的中介服务平台。
着力强化国际物流制度集成创新
制度集成创新是畅通江苏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关键所在。必须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着力推动“非禁即入”落实。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放宽对物流企业资质的行政许可和审批条件。扩大商贸物流、电子商务领域的对外开放。着力深化国际物流开放合作。鼓励物流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运输市场合作。支持优势物流企业加强联合,构建面向全球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加强与周边国家(地区)的跨境物流走廊建设,加快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推进国际物流便利化。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对国际贸易主要环节全覆盖。加快实施“一站式”查验、“线上海关”等模式,提高通关效率。研究探索在物流枢纽间推行集装箱多式联运电子化统一单证,实现“一单制”物流全程可监测、可追溯。着力推动国际物流与金融有效对接。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和上市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推出更多外汇便利化业务,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等合规的外贸政策工具。
加快完善国际物流风险防控应急体系
国际物流是跨越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活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建立健全应急调控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加强陆海空口岸疫情防控,加快补齐外防输入的薄弱环节,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大数据监测分析、预测预警体系。完善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安全技术标准规范。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建立和完善应急生产、流通、储备、运输环节的物流信息系统。建立政府与物流企业紧密互动的大数据采集机制,形成高效率的物流综合数据平台,提高市场调控和公共信息服务的预见性、有效性。建立健全国际物流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境外投资贸易信息咨询系统、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帮助国际物流企业有效规避境外物流风险。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国际物流运输需求,建立重点国际物流企业“一对一”对接保障机制,全力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运转。□
(作者系紫金传媒智库首席专家、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
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