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这句话饱含至理。不注意小节,就可能酿成大祸。《尚书》有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无论是防疫,还是其他工作,防微杜渐、补漏查缺,保持思想上紧绷,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细微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减少祸患。
预防,是“补漏”“防风”的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防是成本最低的策略。工作中,遇到问题是常态,看到不足更显能力,如何解决问题、弥补不足,显得格外珍贵和重要。进一步说,在遇到问题、看到不足前是否有预判意识、前瞻思维和实际举措,更是一种担当和能力的体现。要时刻保持危机感和使命感,始终把解决苗头性问题作为推进工作的前置因素来考虑。当然,拥有并保持这样一种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锻炼而成的,更不是虚幻的“对上不对下”忙应付和“对下不对上”喊口号。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时,把困难预演在当下,多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制度上织密完善、细节上把控到位、落实上压实到底,构建应对困难局面的“闭环”和“保障体系”,才能最大程度上堵住漏洞,防范风险。
责任,是“补漏”“防风”的核心。小问题演变为大灾难,往往是思想上不重视,在落实环节出现了执行不到位、不精准、不跟踪等责任问题,更为确切地说,就是出现了流程管理上的漏洞,导致“痛点不通”“难点不解”现象的出现。压实责任首先要做到思想上压实,要针对工作岗位、内容、流程做到精准压实,特别是要注重传导过程中的反馈机制畅通,确保工作不松懈、不懈怠、不马虎。同时,要认识到流程管理是压实责任的关键手段。现实中,一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在执行过程中“政策变形”和“操作错位”导致的。因此,在遇到面上执行范围较大时,尤其要把政策理解和操作规范作为重点环节加以把控,关注执行层面的反馈,落实好跟踪矫正机制。
专业,是“补漏”“防风”的关键。当前,互联网思维、数字化平台、法治化机制已经成为国家和基层治理的有效手段。在一些较为专业的工作领域,专业知识助力加速了城市治理的完善和经济发展提速,特别是在预防重大灾害时,专业认知和应对是抓住关键时期、减少损失的基础。因此,要最大程度避免“门外汉”管“门内事”。领导干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应对困难局面的专业化素养和思维,既要发挥经验优势,更要发挥科学精神和专业优势,善于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提升思维层次。
未雨绸缪,方显勇毅担当。只要人人肩上有责任,关键环节不马虎,遇到问题不盲从,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一种“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危机意识,我们就能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作者单位:中共南通市崇川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