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多次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我们要按照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要求,大力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切实强化学生对劳动创造幸福的理性认知和实践自觉,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点的学生劳动教育新模式、新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努力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的综合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有力支撑。
落实“五育”并举,真正把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摆上重要位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强化劳动价值观教育,将“劳动最光荣”观念作为“劳动之魂”贯穿到学生劳动教育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个阵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想品德课、劳动课、实践课等教学板块在内容设计、材料选择和教育互动中,要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作为重要内容,让劳动幸福观具体化。按照让小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初中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养成优良的劳动品质,高中生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培育劳动情怀的要求,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开展劳动教育的机制。就学校层面而言,要加强系统规划,科学设置各学段的劳动教育科目和课程,强化劳动教育课程的独立地位,具体明确师资安排、教学内容、实践基地等。就家庭层面而言,要把学生在家庭的劳动情况纳入劳动教育考核内容,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促使家长重视学生家庭劳动,并指导父母和家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督促做好家务劳动等。就社会层面而言,可以通过在开学第一课、入团仪式、成人仪式等活动中,增加劳动元素,引导学生感悟劳动的魅力和意义。同时,要加大对劳动模范、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非遗”传人等先进典型的宣传,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育人效能,营造全社会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近年来,不愿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在大中小学生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有的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习惯性把劳动教育跟文化学习相对立,片面地认为劳动就是单纯的体力劳动,不舍得让孩子参加劳动,既怕累着孩子,又怕占用学习时间。从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时间看,有资料显示,我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教育时间只有12分钟,与美国的1.2小时、韩国的0.7小时相比明显不足。尽管各级教育部门都明确规定了学生劳动教育课时安排等,但在执行中劳动课时被严重压缩或挤占。从学校劳动教育师资力量看,与升学率密切相关的师资力量、教育内容比较受重视,而与升学关联度不大的劳动教育等则易被忽视,学校劳动教育基本由其他学科教师或外聘教师兼任,有的兼任教师并不具备劳动教育教学的专业能力。从劳动教育的实践资源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到城里就学,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农田、从事农务、感受农忙。即便是农村学生,也会因为机器化收割播种,亲身参与家庭农忙的机会很少,学生能够获取的劳动实践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切实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积极构建新时代协同育人劳动教育新格局。
注重特色优势,努力把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落细落实。一是完善各学段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充分调动学校在劳动教育课程研发中的积极性,依托自身禀赋特点和资源优势,探索开发劳动实践类校本课程,尤其要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开设,确保劳动教育内容达标有效。根据不同学段的育人目标,制定相应课程标准,使学生及时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业态,体验新的劳动实践样态。二是积极拓展校内外实践资源。中小学校要创造条件开辟开发劳动教育场地,保证有可供学生劳动实践和开展创新性劳动活动的场所,每个班级都要有固定的劳动包干区。鼓励支持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具有现代科技水平的劳动实践基地,支持各地结合文化传承、文旅融创、特色小镇、智慧农业、美丽乡村、红色基因、文明实践等开展劳动实践,并做好安全防护和保险保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业态,积极打造“农业+”“工业+”“科技+”“生态+”“智能+”等具有行业特点、地域特色的劳动实践示范基地和品牌项目,让更多学生能够享有较为充足的劳动资源、开展多样的劳动实践。三是不断强化劳动教育师资培训。针对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需求,建立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和教研员队伍,鼓励学校聘请当地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相关行业专业人士、劳动模范、企业师傅等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劳动教育专项师资培训,提高劳动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完善工作绩效评价标准、职称评定办法。四是加快构建劳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既要把劳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衡量区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学校劳动教育开课率、学生劳动实践组织的规范性、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保障措施的有效性等进行督查和指导,也要把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如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学生成绩等,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并作为学生评优评先、毕业升学的重要参考或依据,真正调动和激发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把握关键环节,不断形成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的合力。加强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过程,需要我们把握关键环节,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一是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深刻把握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内在关系和互动规律,全面彰显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坚持改革创新,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之中,贯穿教学设计、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之中,统筹安排课内外劳动实践时间,有序安排学生集体劳动,并把学生在校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日常管理。二是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家庭教育指导纲要,街道、社区要建立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突出家校互动,引导家长重视家庭劳动,提高家庭教育意识,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鼓励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从小养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在劳动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收获快乐。三是发挥全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强化各级教育部门责任,抓好顶层设计,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协同落实机制,统筹协调各类优质劳动教育资源。要做强校外劳动教育基地,搭建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平台,扩大校外劳动教育资源,建设学生劳动实践中心以及生态农业体验、地方文化传承、智能制造实践、未来职业探索等劳动实践基地。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江苏省政协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