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主动提供了行动指南。
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历史方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述,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审视新时代科技、人才、创新的战略地位作出的重大论断,蕴含着科技倚重人才、人才引领驱动、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把党对当代教育、科技、人才和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高度,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推进新征程上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
教育、科技、人才有着天然的、内在的、本质的逻辑联系。教育优先发展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本质特征;人才引领驱动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从知识演进看,教育是知识的传承与积累,科技是知识的创造与应用,人才是知识的主体,三者有机联系互促推动知识更新、知识扩展与知识融合,从而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从投入产出看,三者都是投资未来的活动,教育的主要产出是人才,人才发挥作用的主渠道是科技,人才经由科技实践产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及产业创新,三者协同发力的高质量成果,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从价值创造看,创新成果(新知识)具有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五大价值,教育要培养具有创造潜能的人才,科技资源配置、研发布局要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创造价值,人才价值的实现也在于彰显成果的五大价值、更好馈赠社会福及人民。从协同效果看,三者有机结合要促进科教融汇、产教融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从实力塑造看,教育软实力、科技硬实力、人才实力共同构成综合国力之基。从目标使命看,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服务“国之大者”,三者统一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的实践,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近些年来,江苏推进科教兴省、广聚天下英才的生动实践,也充分表明统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必能使三者相互点亮、相互滋养、相互支撑、相得益彰。
深刻认识我国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奋力谱写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教育、科技、人才新篇章。江苏以科教实力的显著增强,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宏伟蓝图,是国家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头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国还存在九个方面不足、困难和问题,其中包括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等难题,这些问题与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水平不高有着直接关系。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解决问题是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问题意识,聚焦新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等,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人类文明演进凸显了教育的基础作用、科技的关键作用、人才的根本作用。近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激荡起伏,我国屡次与其失之交臂。新一轮科技变革、产业变革、教育变革的深刻影响亘古未见、前所未有。历史上唯有这一次,我国真正意义上完整参与并可望在某些领域实现引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充分激活教育势能、科技动能、人才潜能,是加速民族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战略需要。我们要充分汲取近代以来大国兴衰、国力消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克服人云亦云的话语被动,打破亦步亦趋的路径依赖,以时不我待、刻不容缓的团结奋斗姿态,在战略必争、体系必备、发展必需、安全必要的关键领域加强战略部署,以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三足鼎立”,共同托举现代化强国。
全面协同提高国家战略体系能力
巩固提升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体系能力,是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能力的关键。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框架,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廓清了思路和重点。要聚焦协同之“的”,提升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的效率、效益、效能。防范协同之“敌”,克服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筑好协同之“篱”,“好篱笆成就好邻居”,明晰各自功能定位,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各主体、诸要素互动互促互补。架设协同之“桥”,发挥科技群团、社会组织等桥梁纽带作用,拓展创新合作网络。
突出人才为本,激活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源头活水。适应中国式现代化新要求,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完善引导人才勇担使命、潜心研究、创造价值的激励机制,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探索完善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教育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鼓励自由探索,营造宽松环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鼓励“十年磨一剑”,让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勇闯创新“无人区”。秉持开放、信任、合作,精心建设国际化科研环境,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开放创新生态。
突出全面协同,着力提升国家战略体系的整体效能。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二是强化战略协同,实行教育、科技、人才战略规划统筹,打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组合拳”,以大战略应对“小院高墙”。三是推动政策协同,调动地方积极性,强化部委间互动协作,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与经济、产业政策有机衔接,优化政策“工具箱”。四是促进跨界协同,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五是拓展开放协同,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着眼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瞄准支撑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任务,突出“四个尊重”,坚持“四个面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战略人才力量,塑造新引擎,培育新动能,以高质量教育、科技、人才供给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省域是国家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时空布局的重要战略支点。习近平总书记对各地区立足自身优势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汇聚全球科技创新要素、加快形成人才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寄予殷切期待。江苏科教资源丰富,人文荟萃,一贯重教兴科、求贤若渴,如今正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强磁场”。新征程上,江苏更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率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总体部署,勇立时代潮头,争当改革先锋,统筹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江苏现代化建设新实践,在新征程上更好地“担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作者系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