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4-05-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张 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具有苏州特色的新质生产力,是苏州面临的崭新课题。近年来,苏州始终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4.4万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05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1%,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7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1家,数量均居全国第四。苏州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点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加快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厚植底色,构筑高质量产业体系。建立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苏州构筑未来竞争优势的最强支撑。一是优化产业发展方向。传统产业方面,推动化工、冶金、轻工等产业革新技术、迭代产品、拓展市场,走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之路;新兴产业方面,推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先进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进一步巩固优势,招大引强、培优育强;未来产业方面,积极培育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点。二是细化产业体系布局。积极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根基,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纺织产业集群已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当前,坚持抓主流、抓确定性,加快构建1030产业体系,建立组长+链主协同推进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各牵头市领导定期召开产业链专题研讨会、项目建设推进会、带队实地调研,常态化开展银企、院企、人才对接活动。编制产业发展报告、产业发展规划指引,全面摸清家底,定期动态更新产业图谱、招商图谱。三是强化产业项目建设。加快项目扩产投产引进推进,比项目招引、看质量规模,比投产达效、看发展实绩,在全市迅速形成抓项目、重质量、看实效的热潮,切实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6.3%,省重大、市重点产业项目均超时序进度。

增添亮色,壮大高效能企业群体。企业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苏州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引导企业做优做强。一是释放龙头企业牵引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头雁领飞的带动作用,培育形成一批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经济效益好、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开展产业链协同试点行动,鼓励链主企业集聚关联配套企业建设产业园,进一步增强产业链的黏性和韧性。助力企业参与全球合作竞争,打造更具风险抵抗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二是激发创新型企业创造力。支持企业专注细分市场精耕细作,建设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加强技术迭代、产品创新和品牌培育,提升行业影响力和主营产品市占率,打造一批单项冠军”“专精特新”“配套专家。构建完善创新型企业发现、培育、认定、扶持、监测的工作链条,引导政策、资金、服务等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聚。抓大而强”“高而新”“小而优,持续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科技型上市企业梯度培育,推动高成长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通过三年时间,专精特新企业突破75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3万家。三是增强企服体系支撑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召开助企直通政企恳谈会,面对面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疑难复杂问题。打造企业动态感知系统,推动市县乡园四级企服中心实质化运行,壮大助企员队伍,在苏商通平台上线助企通模块,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要提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一网通办等各项服务。改造提升老旧工业区,持续推进工业上楼,支持优质企业数据得地

提高成色,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苏州推动科技创新对接产业创新,深度提升产业创新能级。一是构建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立足产业需求,凝练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关键共性技术清单,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创新标杆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二是构建平台赋能产业的科技研发体系。全力服务保障苏州实验室建设,建好用好一区两中心,做强创新载体平台硬实力。推动研发机构依托共建单位科研优势和自身资源基础,明确12个主攻产业领域,赋能产业发展。以科创联盟的形式整合同一领域各类创新平台,提升协同创新效能。三是构建靶向服务的人才引育体系。围绕各产业领域龙头企业创新需求、产业链缺失环节,分行业分领域梳理全球顶尖团队清单,一对一匹配国内朋友圈。制定出台支持企业引进高端人才专项政策,简化企业高端人才评价标准,授予企业自主认定权,充分发挥企业引才育才主体作用。实体化运行苏州科技商学院,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共建复合型科创人才培养平台,打造产学研一体的科创企业家培养体系。四是构建要素优化配置的生态支撑体系。编制苏州科创指数评价体系,推动其在融资增信、精准施策、企业挖掘等场景的应用,推出科创指数贷。争创国家高校区域技术转移中心,建立校地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主动服务对接在苏高校院所,常态化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在国内重点高校周边布局异地孵化园,全面对接技术转化需求。

彰显特色,实现高标准数实融合。苏州建成上线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7个,5G基站4.6万个。加快市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昆山超算中心、吴江算力调度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以适度超前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对产业发展数字化转型的带动和支撑作用。一方面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过去三年,苏州已累计实施智改数转项目3.08万个,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共拥有全球灯塔工厂7家,居全国第一。当前,正扎实开展新一轮三年行动,进一步优化诊断评估、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打造国内领先的产业数字化发展高地。用三年时间,累计创建灯塔工厂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00家、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000个。获评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已完成2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评估。建设工业大脑1+N平台,目前已建成1个总服务平台和化纤织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机器人等4个细分行业大脑,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支持自主可控工业软件企业特色化发展,成功创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抢抓人工智能+风口期,以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从供给侧+应用侧+生态侧三端发力,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和工业企业开展深度协作,统筹布局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全链条全方位推进大模型赋能行业应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汇聚治理共享,完成全国首单车联网数据资产入表,创新打造数据资产无质押增信贷款等产品。探索推进数据跨境流通,上线全国首个地级市数据出境安全合规服务平台,建成从苏州工业园区直达新加坡数据中心的点对点的数据专线,高标准打造苏州国际数据港,为企业跨境协同办公、协同研发、跨境电商运营提供数据快车道

(作者系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张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