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焦三做到”找准机关党建发力点

发布时间:2024-08-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费香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向中心聚焦、给发展聚力、为群众服务是机关党建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也是彰显模范机关建设实效度”“价值感”“生命力的重要衡量标尺。近年来,淮安市始终立足机关党建服务中心、服务群众重要职责,引导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聚焦中心大局所向、企业发展所需、群众生活所盼,找准机关党建切入点发力点,求实务实、担当作为,以有力度、有温度的机关党建切实提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聚焦中心大局所向,做到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机关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机关党建能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是政治机关建设最好的试金石。淮安市在推进模范机关建设中,充分注重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党建优势,促进机关党建与中心工作互融共进。持续推动机关党建与中心工作同步延伸策应省、市委大抓项目、狠抓产业相关部署要求,把机关党建工作与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特大项目攻坚、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高质量发展考核等重点中心工作全面统筹、深度融合、横向联动,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信息渠道和资源优势,当好招商引资信息员、项目推进服务员,积极推动产业项目补链强链,优质项目多招多引,将党支部建在产业上、党旗插在项目阵地上,形成党建赋能产业发展、工业强市的生动局面。深入开展服务大局  争创一流创新创优活动。按照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要求,引导市级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围绕五个聚焦、解决五个方面问题等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创新工作,按照”“”“标准,扎实开展服务大局  争创一流创新创优活动,先后征集多批次优秀项目并编印选编《佳木葱茏》,分3个专题开展标杆创新创优在淮安系列宣传,实施立项、调研、初评、终评等全流程管理,全面激发全市机关改革创新活力,打造了一批拿得出、叫得响、过得硬的创新方案”“创新经验,今年以来共有124个改革创新项目申报立项。扎实推进市直单位党组(党委)书记项目。围绕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要求,认真落实《淮安市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结合翔宇先锋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全覆盖推进市直单位党组(党委)书记项目,扎实推进一部门(单位)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创建,通过规范项目评估、考核、结项等标准流程,征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淮安特色、部门特点的机关党建品牌、优秀书记项目,有效提升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质效。

聚焦企业发展所需,做到企业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机关党员的责任担当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的生命之氧,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也理应成为机关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打造101%营商服务品牌、四最营商环境建设深入推进,淮安机关党建也从过去单纯的党建助企建延伸为更全面的助企业发展建设、助重特大项目攻坚、助营商环境优化三助行动,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三项机制,促进机关党建靠前服务和精准服务齐头并进,助力企业发展见实效。月月看、家家到走访调研机制。市级机关各级党组织选派230余名经验丰富的机关党务干部担任企业党建指导员,与企业、项目单位结对共建,通过组织联建、理论联学、活动联办、干部联训等四联共建活动,推动机关和企业定期联络、常态联动,变企业被动求助为上门主动服务。机关领导干部还带头深入企业调研,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弄清企业发展问题、掌握企业合理诉求。去年以来,市级机关167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下沉一线,在车间里把脉、生产线上问诊,累计发现问题1900余个。点单式、一站式精准服务机制。依托机关党建丰富资源,开展专业化六帮一引党建帮建服务,即帮完善组织架构、帮建设党员活动阵地、帮培训党务工作者、帮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帮提升党员教育质效、帮做好党员发展,引导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好政治保障和思想引领作用。针对走访调研发现的问题,制定个性化清单,提供点单式服务,开展联合主题党日、党建成果交流、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及时有效解决企业、项目单位急难愁盼问题,把突出问题解决在现场,将惠企政策落到实处。去年以来,共开展惠企政策宣传622次,向企业开设个性化服务清单300余张,累计慰问企业困难职工680余人。开放型、互动型服务成效反馈机制。注重以成效论英雄、以满意度论成败,先后组织税务、工信、商务等直接服务企业的部门党组织,到淮安国瑞化工有限公司、市政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点位,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交流会,就服务流程、服务机制等开展面对面交流。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相关服务成效,邀请所服务企业、项目单位负责人员就服务方式、服务内容进行打分测评、即时反馈,及时优化提升服务成效。

聚焦群众生活所盼,做到哪里有群众诉求,哪里就有机关党员的服务身影服务群众既是机关党建重要职责之一,也是机关党建向下扎根、汲取活力的重要路径。淮安市级机关在服务群众实践中,注重围绕多元需求、强化供给侧思维,搭建起三层分类服务载体,持续提升为民服务精准性、实效性。在职党员进社区构建常态化服务。积极探索党建+社区+志愿服务模式,推进六个100联建联动志愿服务行动,将市直单位基层党组织与主城区100余个城市社区进行一对一结对帮建,选派8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担任社区党建指导员,常态化参与社区建设、宣传政策法规、开展志愿帮扶等,引导机关党组织每月到挂钩帮扶社区组织开展一次集中活动,协助社区党组织理清工作思路,帮助协调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多样化的志愿服务,组织有条件的在职党员与社区困难群众特别是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结成对子,力所能及地解决实际困难,形成机关党员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专项化服务。推行把脉式找准难题、清单式压实责任、下沉式提升质效三式服务,围绕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专题,以项目化形式一体推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受益面广、社会效益显著的重点项目,通过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升级15分钟医保服务圈等,专项解决群众现实问题。按照一事一策制定工作清单,同步建立健全一次盘点、一期通报、一场验收、一批优秀项目四个一长效工作机制,有力提升为民办实事项目质效。机关党员小分队创新精准化服务。坚持需求导向、精准服务理念,按照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的思路,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农村、社区基层一线,通过座谈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梳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意见建议1300余条。在摸清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搭建党员志愿服务联合行动平台,通过组建小分队、开展部门联动等形式,聚焦基层群众微心愿”“烦心事,开展医疗义诊、反诈宣传、种植养殖等灵活多样的微服务”“微行动,精准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委市级机关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赵文韬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