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得住”到“钉得住”

发布时间:2024-10-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郭素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改革是掰拳头的博弈,是硬碰硬的较量,越往深处走,所触及的利益关系就越深,越须以钉钉子精神蓄势赋能。生活中钉钉子,点位准才能防止钉子打偏,改革中钉钉子,稳得住才能经得住各种复杂严峻的考验。想要钉得住,先要定得住,保持强大的信仰力量和政治定力,凝心聚力、敢作敢为,化蓝图为现实。

我们正在推进的改革,是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任务之重、挑战之大前所未有。能否定得住,最根本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有定盘星。要坚持不懈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刻领悟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根固本、补钙壮骨,把对党的忠诚内化为坚强党性、钢铁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保持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的高度政治敏锐,科学判断发展形势、潜在风险、具体表现,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做到头脑清、眼睛亮、见事早,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定得住就是要走稳每一步。锚定改革目标、吃透改革内涵、把握改革要求,从实际出发落实改革举措,制定任务书、时间表,坚决破除阻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弊端,不急不躁、步步为营,确保每个阶段不走偏、每个环节不掉链、每个节点不松劲,按照时序稳步推进。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不为走速成通道而搞选择作为,不因”“之别而厚此薄彼,无论是正在做的,还是将要做的,都应符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无我之心践有我之为,以躬诚之姿聚功成之力,把字写在改革发展之路上,甘抓未成事、夯实发展,创造出经得起群众和实践检验的业绩,带给人民群众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定得住,意味着挑大梁,没有过人的勇气、过硬的能力是不行的。改革发展,不破不立。既蕴含了直面挑战的锐气,也蕴含了化危为机的智慧,体现了主动出击、攻坚克难的果敢和坚毅。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面对难啃的硬骨、烫手的山芋,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胆魄向顽瘴痼疾开刀,必须以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涉险滩、攀险峰,冲得上去、豁得出来,主动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把急难险重的任务扛在肩,保持一往无前、奋发进取的昂扬斗志,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敢改革还须善改革。葆有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改革智慧,走下去调研,让改革成果向实处拔节,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让长板成为特色板,让短板成为潜力板,从破到立,让创新之能成为改革发展的坚实依托。

定得住钉得住,是精神高地的坚守,是一步一印的踏实,是智勇谋能的集聚。聚得住气、稳得住心、攒得住劲、定得住神,心无旁骛推进改革事业,必将汇聚起改革事业的澎湃动能。

(作者单位:中共福建省漳平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