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口碑是民心的流露,也是党群关系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近年来,扬州市广陵区以群众的好口碑为追求,推动机关部门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标尺,聚焦营商环境、古城发展、民生实事等方面,组织机关干部下沉一线、服务一线,着力解决一批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难点问题,用心用情办好利民之事,以机关服务的实际成效提升基层群众“幸福指数”。
助企纾困解难题,构建营商“好环境”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稳则经济稳。广陵区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完善助企服务。建立优化营商环境“三员”工作机制,邀请市级机关工委、市商务局、市海关、市边检站等部门担任营商环境指导员,市区重点企业代表担任营商环境观察员,市区“两代表一委员”等基层代表担任营商环境监督员。组建3支机关助企先锋行动队,开展“融合聚力 实干争先”服务高质量发展先锋行、“作风零距离”机关开放日等活动,围绕营商环境发展堵点难点,帮助企业解决实际诉求。
出台惠企政策。出台《“513”产业体系建设白皮书》《关于进一步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等各类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政策文件。紧盯政策申报“窗口期”,推动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区科技局等机关部门定期开展专项辅导,探索开通线上预约功能,在政策申报开始前提醒企业准时参与,帮助企业快速了解和掌握政策核心要点,“应享尽享”政策红利,有力推动惠企政策从“企业申请获实惠”向“机关主动送实惠”转变,确保各项优惠政策直达企业。
优化阵地建设。推动区人社局、区税务局、区司法局等机关职能部门围绕“六有”建设标准,整合部门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打造集展示、交流、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机关服务企业阵地,提供人才申报、税务咨询、社保查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充分发挥机关服务阵地宣传教育、便民服务等功能作用,开展外贸新业态助企行、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推介等特色活动,不断强化企业内孵外招、完善供应链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进一步疏通企业发展的堵点,连通入企服务的断点,破解问题办理的难点,助力营商环境更优、企业发展更快。
古城更新促发展,保护传承“焕新颜”
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保存下来的物质和文化遗存,是国家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是传承民族文化基因不可替代的载体。广陵区在古城更新中坚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全域历史文化遗产,焕发了古城活力。
围绕古城空间布局,推动区文旅局、区城管局、文旅集团等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发力,先后建成“广陵有盐”文化街区、“梅花书院”等城市更新试点项目,着力传承城市记忆,打造古城发展新空间。设计开发“运河遗产感知游”“古巷美景寻迹游”“名人故地探访游”和“老街生活体验游”4条“漫游广陵古城”主题旅游线路,结合古城“清巷”行动、文明旅游月机关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在古城主题旅游线路沿线设置20余个文旅信息服务点,常态化配备100余名机关党员志愿者做好古城街巷志愿服务,进一步完善了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格局和肌理。
围绕古城街区更新,整合机关、国企、属地等各方资源,聚力打造“盐商雅集”南河下、“闲情逸趣”皮市街、“民俗画卷”仁丰里三大历史文化街区,推动古城保护与更新、文旅融合与发展项目接续落地落实,让“高品位沉浸式”“青春化网红范”“地方味烟火气”的产业不断向街区集聚,推动古城街区融合业态组团发展壮大。仁丰里街区保护与利用工程获“全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项目一等奖”,皮市街片区保护更新入选省城市更新第一批试点项目。
围绕古城文旅发展,推动11家机关职能部门携手93家驻地单位、68个社会组织、346个商家店家、党员创客大师等,成功打响“以梦为马”文化IP,先后联合举办“唤·醒”咖啡文化节、“嗨!皮市集”“嗨!皮雅集”和沉浸式汉服游园会等系列活动50余场。推动古城街区文化、商业、旅游相互赋能,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产业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皮市街成功获批“全省首批旅游休闲街区”“全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实事为民暖人心,提升群众“幸福感”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近年来,广陵区组织机关职能部门联合属地全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民生实事,让群众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聚焦城市建设,常态化开展“城市建设机关在行动”专项活动,组织5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赴城市建设项目一线,收集城市建设实际诉求,形成城市建设发展项目50余项。加快实施“萤火”微更新行动,推动区住建局、区城管局等机关职能部门携手国企、属地资源力量,深入推进宜居改造,完成44个老旧小区及零散楼栋改造、20条街巷整治提升,推进“城市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规划建设,推动机关服务助力城市建设跑出“加速度”。
聚焦乡村振兴,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奋进目标,紧扣村级发展“需求清单”,精准对接社会“资源清单”,推动15家机关部门与15个重点村结对挂钩,定期组织3支机关助农服务队赴重点村“面对面”收集诉求,“点对点”提供服务,切实打通“机关—镇村、部署—落实、需求—资源”间的有效连接。不断加快推进广陵农业强区建设,先后促成百余件乡村振兴服务事项优化落地,变“等群众上门”为“送服务上门”。
聚焦社会治理,按照“群众点单、村社派单、部门接单、党员领单”全链条机关党建服务模式,围绕群众反映强烈、诉求集中的“关键小事”,组织机关部门赴基层开展服务“微调研”,梳排亟待解决的民生诉求,形成实事清单,推动助老助残、就业助学、困难帮扶等一系列民生诉求办结销号。□
(作者单位:中共扬州市广陵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