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4-12-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于法顺    

切实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热点和普遍共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徐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精准施策提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素养,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以系统观念完善工作体系

积极强化和自觉运用系统观念,坚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面夯实工作基础,加快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精心建好阵地。充分发挥徐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阵地作用,着力将其打造成为为未成年人提供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公益性机构。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为中心配备团体减压系统、智能反馈放松系统等心理健康教育设备。面向学生、家长、教师常态化举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按照有求必应、无私帮助的原则,为未成年人提供各种心理健康服务。邀请全市中小学生到中心参观学习,开展教育宣讲、体验教学、心理团辅等,帮助广大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加大对各县级中心建设的指导力度,推动各级心理健康服务阵地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大力建强队伍。面向全市公开招募113名心理健康辅导服务志愿者,通过多轮考试严把入口关。入选志愿者全部持有三级及以上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其中具有卫生系统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占比达35%,普遍拥有过硬专业水平和丰富心理辅导经验。健全志愿者激励约束机制,从工作安排、能力要求、伦理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规范,引导志愿者自觉践行诚信、公正、尊重、善行的伦理准则,以大爱精神积极投身心理健康服务事业。建立专家督导制度,定期举办主题沙龙,开展业务培训、经验交流、案例研讨,促进志愿者相互切磋、提升水平。

科学建优机制。着力打通中心心理疏导与专业医疗机构心理治疗双向通道,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坚持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协同发力,充分发挥五联育人优势,健全多部门联动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根据未成年人心理危机发生的时空特点,联合专业医疗机构打造安全规范、技术精良、全天在线、全面覆盖的96111未成年人心理咨询热线,成为能够在夜间重点时段提供临床心理危机干预的公益机构。

坚持以务实导向凸显工作成效

坚持有针对性地开展解疑释惑,帮助未成年人提高加强心理调节、化解心理危机、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通过扎实有力统筹各方面要素和各项工作,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工作成效持续彰显,实现了未成年人、家长、学校等多方获益。

有效引导社会心理。针对学生和家长普遍存在的学习、考试焦虑问题,组织开展家长大课堂,你我共成长活动,运用平和妈妈理念引导家长以阳光心态看待孩子,合理设定成长预期,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针对老师普遍存在的沟通方式固化问题,运用话语转换理念引导老师在与学生交流中主动使用积极语言,坚持传递正面情绪,切实增进学生成长自尊自信。针对学生自身普遍存在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足问题,运用人本主义理念引导学生提升自身心理素养,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针对留守儿童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无助问题,运用公平普惠理念深入开展向日葵关爱培养行动,建立2+1工作模式,壮大爱心妈妈成长伙伴队伍,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有力普及科学原理。中心持续推进心理健康公益讲座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活动,组织心理医生、专家和志愿者为家长、学生、社区居民、教职工等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推广。加强与心理学会、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协会、心理健康促进会等专业协会的合作,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运用线下线上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全面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开展彭城好爸妈成长行动,通过推进家校共育,提升广大家长关心、参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意识和水平。

有序助力社会治理。中心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心理感应器和社会心态晴雨表的作用,通过延伸触角、创新机制,积极助力社会治理创新。将心理健康服务与文明校园创建相结合,推动大中小学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组建工青妇共建联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筑牢健康成长思想根基。将心理健康服务与平安徐州建设相结合,针对可能催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校园霸凌、家庭暴力等问题,全面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权益保障工作。青少年普法教育等经验做法,得到中国关工委充分肯定。将心理健康服务与促进科学决策相结合,及时将在开展心理服务过程中发现的社会治理共性问题向党委政府反映,促进相关部门有的放矢补短补软,切实提高社会治理系统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

坚持以科学精神把握工作规律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是一项为学生减负、为家长减忧、为学校减压的爱心事业、阳光事业,功在当下、利在长远。徐州在实践中注重把握规律,持续深化认识,努力走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科学路径。

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切实增强资源整合的系统性。徐州现有各类高等院校12所,三级甲等医院13所,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其中,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等在心理学学科、人才、科研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徐州东方医院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精神医学专科联盟,相关专科建设走在区域前列。徐州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依托淮海经济区教育文化中心和区域医疗高地建设,深入挖掘、系统整合本地资源,将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调动社会资源有效破解社会难题,在优质资源转化利用上取得了扎实成效和过硬成果。

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必须坚持因人施策,切实增强沟通疏导的针对性。心理健康是人生成就和幸福的重要基石。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往往有着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原因,且个体之间差异明显。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必须坚持因人施策、辨证施治,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分层、分级、分类服务帮助。应将育人育心相结合,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精准有效的思路举措叩开心门、解开心结,让未成年人走出心理的阴霾、重建阳光的心态。

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必须坚持因势利导,切实增强教育帮助的科学性。注重把握心理特征,积极强化人文关怀,帮助未成年人有效克服病耻感,主动配合心理疏导和治疗。注重加强系统帮扶,坚持治标治本双管齐下,把解决心理困境与解答思想困惑、救助经济困难、排除成长困扰结合起来,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注重落实五育并举,以德育立心、以智育慧心、以体育强心、以美育化心、以劳动健心,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作者系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