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苏要加强同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江苏省政府驻深圳(广州)办事处挖掘深圳改革基因,发挥毗邻港澳优势,搭建合作交流桥梁,深化产业联动、创新协同、金融对接、人文交流“四位一体”战略合作,助力苏粤协同融合发展,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精准对接。
深化产业联动,靶向集聚资源,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江苏“1650”产业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结合广东“1+20+5”战略性产业集群和深圳“20+8”产业集群,搭建优势互补、互利合作新平台,强化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是主动出击,链接产业资源。围绕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低空经济、新能源等领域,走访调研深圳前海产业智库、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潮汕商会等平台;组织参加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大湾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论坛、企业数智化高质量发展论坛等活动,把握产业最新动态;联合深圳市苏州商会举办新能源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搭建苏粤政研企交流合作平台。二是团队协作,赋能招商劲旅。完善驻深招商工作信息交流机制,推送200余篇高端智库的产业趋势和行业分析报告,及时发布大湾区产业论坛、行业峰会等信息;组织驻深招商队伍对接迈瑞医疗、拓斯达等上市公司和博铭维、优鹰智能等专精特新企业,举办“低空经济+产业招商”招商专题培训班和招商工作座谈会,谋划新形势下招商新思路新举措;支持苏州、无锡、常州、扬州、淮安等市在深开展招商推介、创新合作、企业拜访、项目洽谈,为江苏省各板块对接大湾区优质资源提供新动能。三是返乡考察,推动产业合作。组织7家企业参加第四届淮河华商大会,组织16家商会企业考察盐城经开区和大丰港绿色低碳产业园,协调京兰空铁、京兰新材、氢能应用等3个项目组团赴常州考察商洽战略合作;推动深圳前瞻产业研究院与无锡、淮安等地在园区规划、产业分析、招商培训等方面开展精准对接;牵头无锡商会和意向企业19人赴无锡考察,推动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无锡分院项目落地签约。
深化创新协同,密切人才联系,蓄势发展新质生产力。紧扣江苏省委“用好驻外办事处资源,加强所在地高层次人才联系”要求,以人才工作为牵引,一体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苏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扬所长、蓄势发展。一是联动科创载体。以服务载体建设为切入点,深入调研江苏省在深科创飞地,更好发挥其科创孵化、招引窗口作用;联动无锡惠山科创飞地举办在深博士“太湖之夜”交流沙龙,为苏锡常三市科技部门、投资机构等搭建交流平台;联动江阴临港(深圳)创新中心推动无锡与中汽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无锡落地中汽研究中心项目。二是分类服务人才。服务高端人才,建立江苏籍在深院士专家服务联系机制,聘请9名院士担任“苏粤产业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咨询顾问”,举办江苏籍在深院士专家学者恳谈会,服务对接诺贝尔奖获得者罗杰参加顶尖科学家江苏行等;服务博士人才,举办在深归国创业博士迎新茶话会,宣传推介江苏省人才政策,推动合成生物黑色染料项目考察中以常州创新园、芯途智感项目落户无锡新吴区、湾影科技脑部专用PET/CT成像技术项目落户张家港;服务校友人才,组织开展在深高校校友会联谊、AI赋能教育论坛等活动,助力南京在深举办东南大学杰出校友座谈会,加强名校优生的服务沟通与宣传推介,引导优秀人才回苏发展。三是推动产学研对接。对接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为2024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邀请大湾区高校院所院士专家;对接常州“龙城英才计划”,支持其在大湾区举办邀请赛,为其成功引荐“引才合伙人”;对接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其深圳研究院,组织驻深机构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座谈交流,畅通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推动高校与地方政府“双向奔赴”、合作共赢。
深化金融对接,优化要素服务,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深化与驻地金融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的联系对接,致力打造金融与企业、项目及科创人才的融通平台,催生更多合作机遇与合作模式,助力苏粤经济高质量发展双擎驱动。一是链接金融机构。组织江苏银行深圳分行对接深圳市苏州、南通、宿迁等商会,以及深圳市安居集团、京兰集团,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密切与平安银行、浙商银行深圳分行的联系,链接更多驻地行业头部企业、科研院所及友好商协会资源,畅通资金要素服务环节;与中国电子、深创投、深投控金融机构对接交流,拓展金融渠道覆盖面。二是链接投融平台。组织驻深机构调研华盛资本,推动与地方板块合作成立招商基金,投引项目落地江苏;组织走访国家5G创新中心产业投资平台汇芯投资,发挥其芯片产业资源丰富优势,力促与地方政府深度合作;对接哈勃U创、广东“创投荟”等科创服务平台,考察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创新创业路演项目。三是链接社会组织。拜访台企金融发展(深圳)研究院、福田企业家协会、河套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围绕政策法规、技术升级、市场培育及供应链优化等开展交流,为企业更好利用金融、法律工具提供咨询服务;参加南方科技金融研究院举办的宏观经济政策解读研讨会,与政学企专家学者交流互动,推动打造“金融+科技+企业”共生融合生态。
深化人文交流,立体多元传播,赋能新时代文化互鉴。讲好江苏故事,传播江苏声音,深化江苏水韵文化与广东岭南文化的交流互鉴,为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文化自信自强汇聚合力。一是服务江苏文化“走出来”。服务省委宣传部等部门组团参加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支持江苏画家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作品展,助力扬州冶春茶社深圳首店开业,协调金陵饭店集团、洋河集团在粤拓展业务,推动江苏美术文化、饮食文化和苏酒文化入粤传播。二是推动驻地企业“引回家”。梳理深圳100强文化企业名单,为驻深机构拜访提供联系对接;推动深圳杰尔斯展示公司与江苏开放大学、豪威科技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开展文化领域的对接合作;组织驻深机构对接前海手绘科技文化公司,推动其总部迁往常州钟楼区。三是助力江苏品牌“传千里”。在深圳南山区CBD大屏滚动播放《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宣传片,以大湾区青年企业家协会为平台向粤港澳企业家推介江苏;组织考察江苏建筑企业参建的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邀请江苏籍全国劳模、中建钢构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讲述超高层地标建筑“深圳速度”故事,见证江苏建筑实力;组织大公文汇媒体赴江苏华建在深经典建筑作品玛丝菲尔大厦采风,香港文汇报整版做专题报道,并在海外版刊发,提升江苏省建筑品牌国际知名度。□
[作者系江苏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党组成员、江苏省政府驻深圳(广州)办事处副主任]
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