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宜兴市太华镇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宜南山区,自然禀赋卓越,山水相映成趣,是宜兴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太华镇紧扣“红色引领 绿色崛起”的发展定位,围绕“如何在‘小’乡镇发展‘大’旅游”这一命题,探索出以全域旅游破题乡村振兴的发展新模式。
精准发展定位,系统谋划乡村旅游新举措
坚持科学规划,明晰发展方向。从完善规划设计入手,科学制定太华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择优与尔目文旅集团开展深度合作,进行《宜兴市太华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宜兴太华镇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方案编制工作,合理布局旅游空间和功能优化,对区域内旅游景区、相关产业、生态环境、特色文化、公共服务等要素进行有机整合、系统优化、深度开发,以产业化思路统筹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增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前瞻性、系统性。
坚持因村制宜,明确发展路径。依托不同地方区位优势、独特农村资源、特色乡土文化,围绕“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发展思路,培育一批“产品小而特、业态精而美、布局聚而合”的典型村,科学谋划具有地域差异性的乡村旅游发展举措,形成多元化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推动乾元村持续深入探索“党建+文旅+特色产业”发展路径,举办乡村旅游推介会暨一线天景区登山体验活动,乾元村获评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动胥锦村以“党建引领+红色文旅”为抓手,打造“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旅游路线”、“红色旅游+”研学实践等特色文旅项目。
坚持农文旅融合,树牢发展理念。在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布局、土地林地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乡村资源开发、产业链优化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深度融入文旅融合发展理念与功能,以农业为核心,进行文旅整体规划。围绕“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总体思路,全面梳理农文旅资源,注重点、线、面串联工作,打造具有太华文化、乡土特色的亮点项目、重头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游、民俗游、观光游、研学游、采摘游,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丰富旅游产业内涵,努力打造以田园风光为背景、以生态绿色农业为内涵、以旅游观光为主题的现代休闲农业旅游产业。
深挖核心优势,绽放乡村旅游独特新魅力
以文化铸魂,释放红色旅游新动能。始终坚持把弘扬红色文化、凝聚奋进力量摆在重要位置。积极开发“红色旅游+”高品位项目,加强红旅赋能,促进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修复改造合兴饭店、杭坑被服厂等历史遗迹,新建星火广场、红色竹海纪念园、将军广场等特色区域,着力打造具有实景体验感、互动参与感的红色文化体验基地。紧紧围绕“新四军在太华”主题,加强对相关红色文化的深度研究和精神价值的挖掘提炼,形成了包括红色故事、红色剧目、红色歌谣、红色文创产品等在内的红色精品,让红色文化可看可听、可读可感。
以项目驱动,绘就生态旅游新图景。锁定“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定位,打造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把红色文化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公共空间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等同步规划、同步推进,镇村面貌实现大改善、新飞跃。通过山水景色与建设项目相融合的方式,相继建成了省级云湖湿地公园、老虎洞农民公园、龙珠湖公园等一批文化主题公园,多维度展现山区小镇的特色,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小城镇。积极打造融合户外运动、亲子互动、夜游体验为一体的旅游项目——乾元谷,引入滑翔伞、房车营地、山地车等新兴业态,形成新的网红爆点。先后引进兰博基尼、蓝城太华天谷等高品质文旅项目,打造多个高端精品民宿,促进精品酒店、高端民宿的集群发展、个性发展、专业发展,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
以资源赋能,开拓康养旅游新境界。依托优越的田、水、林等自然生态资源,把修身养性与山水旅游相结合,坚持全域谋划、全景建设、全要素提升,以太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太华禅文化资源为核心,重点谋划特色文化游、乡村田园游、森林生态游、康养运动游、周末近郊游等康旅业态,凸显太华小镇安心安神、健体强身的旅游特色。立足天然富硒资源,推动打造富硒产品现代深加工基地,引进一二三产融合的富硒康养项目,凸显太华小镇富硒康养原生态的旅游目的地特色。
巧铸特色品牌,提升乡村旅游强劲竞争力
丰富乡村旅游创新业态。主动融入宜南山区及周边景区的“大景区、大旅游”格局,依托自身竹海茶园、富硒康养等自然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禅文化、非遗文化等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旅游+”的集成、催化作用,形成农旅、文旅、康旅、体旅等一批多元融合、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旅游新业态。突出传统工艺、美食、民宿等主要业态,把拳头产品做出来,持续丰富场景化、沉浸式文旅体验,培育和拓展文旅展示、文化交流等业态,搭建玉竹扇、十番锣鼓等非遗展示平台,精塑更多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突破景区景点“围墙”思维,以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为中心,将12处遗迹串联成“薪华之路”,打造红色文化体验之旅。精心设计推出两条研学路线,实现“游中学、学中游”。同毗邻区域积极开展旅游合作,以红色文化为纽带,与煤山、新杭签订红色文化合作共建协议,三镇红色场馆签署苏浙皖三省毗邻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合作协议,推动毗邻地区红色资源的传承、保护、利用步入新阶段。融合煤山、新杭两地旅游资源,推出4条个性化旅游线路,共同开展“文明实践共建活动体验官”活动,有效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丰富旅游体验,将“流量”有效转化成“留量”。
开展乡村旅游宣传活动。推动“五彩太华”建设,拍摄展现太华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旅游资源的专题宣传片。成功举办“新四军廉洁思想文化史实展”走进太华暨第四届红色文化体验季,与新华日报签订红村运营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红色历史的挖掘和传承、红色遗址的保护和开发、红色资源的活化和利用等方面,在打造“十个一”红色文化精品工程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十大行动计划”,协同谋划红村运营。精心筹办2024“苏韵乡情”乡村旅游农业专题推介活动,通过新茶推介、基地授牌、规划发布、项目签约等活动形式,进一步做深“茶文化”、做响“茶品牌”、做广“茶产业”,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在办好手工茶制作、健康徒步赛等传统活动的基础上,2024年还策划举办了江苏推动矿地融合示范区建设暨太华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等特色活动,形成了“全年有策划、四季有主题、定期有热点、经常有亮点”的良好格局。□
(作者系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委员、宜兴市太华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贾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