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连云港海州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经济“含绿量”持续提升,生态优势已成为海州区的突出竞争优势。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海州区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坚持夯基固本,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治污减排扎实推进。在污染防治工作中,海州区坚持标本兼治,着力解决一批影响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在水污染治理方面,2021年以来,海州区累计铺设雨污分流管网380公里,完成300余公里雨污水管网及雨水方涵缺陷性检测,实施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积极整治入河排污口,城市雨污混流问题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建成390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线,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接户率在苏北领先。建成全市首个智慧水务综合调度中心,实现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智慧化调度。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完成重点排污大户全过程脱硝改造,实施VOCs治理等大气减排项目56个,并在连云港市率先建成餐饮油烟绿岛4个、汽修喷涂绿岛1个,深化各类扬尘和露天焚烧污染管控,严格落实烟花爆竹禁放等政策。
体制机制持续创新。海州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决策部署,出台《海州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各地、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针对境内水系错综复杂的特点,创新性提出“流域长”治水机制,由区长担任流域长,定期研究会办治水难题。自2020年实施以来,海州区水环境质量每年均迈上新台阶,该治水机制被国家河长办推广,被省生态环境厅评为“全省十佳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改革创新案例”。以此为基础,海州区幸福河湖建设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凤屏湖幸福河湖建设经验获水利部推介。此外,海州区还在月牙岛建成全市首个具备AI识别功能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站,为观测月牙岛生态修复后的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提供了有力支撑。
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近年来,海州区环境质量持续跨上新台阶。自2021年起,海州区3个大气国控点PM2.5浓度已连续四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特别是2024年PM2.5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为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优值。此外,考核海州区的10个国考断面、5个省考断面,水质在2023年、2024年均全部达到Ⅲ类,较2019年提升75个百分点。2024年,位于城区的大浦闸、盐河桥断面汛期污染强度同比分别下降55%、107%,污水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站稳人民立场,持续建设绿色宜居海州
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海州区人口密度较大,曾经餐饮油烟、噪声等扰民问题频发,群众反映强烈。海州区强化镇街、部门协作联动,紧盯群众身边的高频投诉问题,将信访化解阵地前移,尽最大努力在初信初访阶段就把问题查清、查透,把矛盾化解在身边、解决在源头,避免矛盾升级。2023年、2024年,生态环境部门受理的各类信访投诉大幅下降,降幅连续两年全市第一。2024年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江苏省期间,海州区共收到转办的信访件同比下降50%,下降幅度高于全省50.2个百分点。首次实现在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无重点件。
着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近年来,海州区稳步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扎实做好能耗“双控”,大力推动低能效企业改造升级,通过发展生态工业、循环经济和节能低碳产业,走出绿色发展新路径。目前,曾位于城区的17家化工企业已全部退城入园,取缔散乱污企业170余家,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创成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高新区入围全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名单,日出东方等新能源企业为全国“双碳”目标的达成贡献海州方案。
着力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在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海州区持续激活生态产品价值。西盐河自2020年起已连续五年稳定达到Ⅲ类水质,由此打造的盐河巷水上游览项目人气爆棚,盐河巷被省文旅厅评为全省“十佳夜市”榜首,2024年8次亮相央视,国庆等假期日均游客量突破10万。2019年起,海州区投资2.2亿元实施刘志洲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将昔日占地面积1360亩的废弃采石宕口打造成为植被茂密、山清水秀的生态体育公园,是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文艺演出以及露营活动的首选地,2023年被省发改委评为全省第一批盘活优化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通过月牙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将昔日的粉煤灰堆场打造成环境优美的生态湿地公园,是港城市民周末休闲放松的首选。该湿地公园及周边区域还吸引了包括震旦鸦雀、白眼潜鸭等珍稀濒危物种在内共计137种鸟类栖息停留。
强化党建引领,持续锻造生态环境铁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海州生态环境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及省、市、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工作部署,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行政执法与普法宣传深度融合,仅2024年就开展了入企普法培训24场,对12家企业开展“体检式”环保帮扶,对8家企业的轻微违法行为实施轻罚、免罚。构建“污染物在线监控+用电监控+视频监控”为主的非现场监管体系,深化“大数据+指挥调度中心+智慧执法”模式以及“综合查一次”等制度,实现精准执法、无事不扰。
持续打造生态环境铁军。强有力的队伍是做好生态环境工作的基本保证。海州生态环境部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以及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履职风险自查自纠,排查91个廉政风险点并制定118条防范措施,特别是强化监管执法、审批服务、采购招标等重点岗位廉政风险的风险预警、风险控制和动态管理,持续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持续构建生态文化体系。为讲好海州生态环境故事,壮大生态环境保护“同盟军”,海州区打造了一批主题鲜明、贴近群众、社会影响力大的宣传活动。积极探索“机关+高校+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模式,连续4年开展“美丽海州”小额环保公益资助项目,通过小金额公益资助撬动环保“大力量”。在中小学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持续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以“红润港城”“先锋绿源通”党建联盟为平台,组织各职能部门积极探索环境宣教与业务工作的融合发展新途径,先后开展了“部门共商花果山片区雨污分流问题整改”“公益诉讼磋商,破解治水难题”等宣传共建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活动共办、难题共解。
如今的海州,推窗见绿、抬头见蓝、观水见底,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海州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奋力书写更高质量的海州“绿色答卷”。□
(作者系连云港市海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局长)
责任编辑:贾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