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

发布时间:2025-02-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郭 超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响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坚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渠北片区黄河故道沿线为重点,坚定不移补短板、强弱项、提效益、创特色,一体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致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响水样板

全链条抓实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产业发展高质高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响水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重中之重,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努力走出一条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扎实抓好稳产保供。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持续开展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健全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机制,探索小田变大田+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系统集成模式,耕地保护工作获省表扬激励,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实现宜建区域全覆盖,夏粮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稳定在127万亩、60万吨以上,夏大豆和玉米攻关田亩产、水稻示范田亩产省市前列。做精做特乡村产业。围绕一个特色主导产业、一套班子服务、一个创新平台载体、一支科技研究团队,全链条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西兰花产业突出在吃干榨净上做文章,探索开展分片轮作,推动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持续扩大中国西兰花之乡影响力;鲜食玉米产业着力于稳规模、延链条,打造长三角鲜食玉米产业示范基地;铁皮石斛产业致力于提品质、拓市场,全面打响响水铁皮石斛品牌;优质稻米产业深化与省属黄海农场的场地合作,加快打造6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大力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大育强行动,充分发挥银河、志禾、费氏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延伸链条、拓展市场、促进融合,推动响水土特产做成大产业。持续放大响誉味来”“1+4+N品牌优势,深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发挥用好九丰优质农产品直供基地、京东智慧仓配中心等平台,不断提升响水农产品市场知名度、附加值和竞争力,响水西兰花成功入选全国名优特产品名录,响水西瓜成为全县第4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全维度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动重点改革加速起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农业农村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明确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重点。响水将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立足实际、先行先试,努力争创一批探索性、标志性、引领性改革成果。集成推进探索性改革。坚持把实体化、市场化、高效化运作全省首家县级国营灌江生态农场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先手棋,全域一体推进全县土地经营、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粮食仓储销售、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旅产业发展,在已持有流转土地10万亩的基础上,再流转土地达到12万亩,总产值突破10亿元,努力出一条符合新形势下现代农业种植发展的改革新路径。全力打造标志性改革。以开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为契机,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托管式全程服务、点单式个性服务、链条式延伸服务,着力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各方利益和风险共享共担,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样板。攻坚突破引领性改革。稳步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基础分配、二次分配和丰盈分配的三次分配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让更多农民群众在共同富裕进程中不掉队,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

全方位提升科技赋能水平,推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响水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以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引领,扎实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成果转化应用,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载体功能。高标准制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优质化原料车间,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推广应用,打造集科技引领、模式创新、生态高效于一体的产业科技示范高地。扎实推进食品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推动银河食品上市主体搬迁落地,支持费氏食品加快创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围绕一产业、一高校、一名家,高效运行长三角(响水)西兰花产业研究院、扬州大学(响水)鲜食玉米研究院、江南大学(响水)大健康食品协同创新中心,与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携手共建首席专家示范基地、协同创新基地,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联合开展铁皮石斛研发应用,与省农科院合作共建稻米科技小院,以高水平产学研合作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建强人才队伍。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深入开展黄海明珠人才计划、百名菁英强村行动,大力培养一批懂政策、有技术、会管理的土秀才;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全身心答好富民强村考题,推动和美乡村宜居宜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响水将聚焦富民强村核心,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让农民生活更加富足美好。壮大集体经济规模。一体推进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干部联村、一村一策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加快实现集体经济增长由输血型造血型转变,引导更多村集体通过土地入股+全程托管”“保底收益+盈余分红实现增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持续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促机制,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联农带农机制,进一步增强群众技能,鼓励群众创业,积极扩大就业,确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稳居省市前列。加强乡村建设治理。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集镇基础设施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长效机制,以乡村善治的良好成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系中共响水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