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对文化安全风险的防范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黄 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列为七个聚焦的一个重要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将文化安全纳入其中,使文化安全成为国家安全体系的子系统,强调文化生存与发展免于威胁和危险的状态,以及保持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着重就文化安全和文化风险进行论述。如何防范文化风险,预防风险的方法是什么等等,已成为必须面对的课题。

加强防范文化安全风险的认知

文化安全风险防范是指在全球文化一体化进程中,后发国家面对文化交流、渗透、破坏、颠覆时对本国主流文化采取的一种保护机制,是对文化安全的捍卫,体现了防范文化霸权主义挤压、排斥、颠覆风险的能力和实力。防范文化安全风险的理路是由文化安全风险感知、识别评估、评价路径、措施的诸多要素和环节构成的机制和体系。

识别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置条件。文化安全风险是风险社会的表征,只有识别风险才能有的放矢地应对与防范。当下,我国文化安全面临重大挑战:一要充分感知风险的多样性、复杂性。我们正身处多重风险因素裹挟之中,既有文化外部风险,也有文化内生风险;既有全球文化风险,也有区域、国别文化风险;既有面对风险时识别、鉴别敏锐性不够的风险,也有面对风险时解决能力不足、思路不宽、方法不多的风险。二要充分认识风险的叠加性、耦合性。文化安全风险因素相互叠加、耦合,体现在文化风险的扩散和传播中,风险因素之间及其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之间的叠加耦合特征使其演化过程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传播中会出现量的爆发式增长或质的迅速恶化等情况。三要充分识别风险的潜在性、模糊性。其一,风险可能潜伏在社会深层结构中,但在一定条件下逐渐积累和演化,必然引发社会冲突、文化分裂甚至暴力事件,如文化歧视、文化偏见、文化排斥等。其二,文化安全与风险的边界是模糊的,积极和消极、开放和渗透、发展和风险等因素常常相互纠缠,加之风险演变过程不透明、影响大小难以准确界定,以及生发演变涉及多个领域等,使风险的影响边界可能是模糊的、间接的、缓慢的、长期的。

评估风险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为守住文化安全底线,精准度量文化风险的状态,从宏观看,需要我们对文化领域的各个场域系统考察,基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把握文化安全风险状况,评定各领域风险等级及防范指标,为维护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文化安全提供路径参考。从微观看,需要我们对各层次文化风险进行再认知、再界定和再评估,识别和破解潜在风险点,防微杜渐,尤其要关注新生事物中蕴含的新风险,根据情况变化作出应急反应,调整应对策略,建立新的风险评估指标。

预防主流文化风险是防范风险的第一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当前西方凭借技术和资源优势,对我国各领域进行文化输入与渗透,传播所谓的普世价值”“文明等级论,企图在意识形态上动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阻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对此,我们必须在传统与现代、多元与一体、民族与世界、外来与本土等文化中,梳理我国主流文化的风险因子,特别关注在一定时段、一定程度、一定群体中,推动文化走向娱乐化、庸俗化,形成无秩序化、群体化的文化暴力风险的滋生蔓延,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精准高效防范主流文化安全风险

准确考量防范风险的要素。对主流文化安全风险要素,我们选择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安全风险防范的要素。其一,意识形态安全是防范风险的基础。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威胁,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因而,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二,价值观安全是防范风险的核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如果我们的人民不能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而是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那就真正要提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独立性的问题了。其三,民族文化是文化安全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必须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准确评估主流文化安全风险的动态变化。面对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等文化领域的不安全和风险,准确评估客观形势,是构筑我国文化安全屏障的前提。针对风险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风险是对损失可能性与损失后果的综合衡量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要求,建立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各领域安全风险调查评估,从而精准把控文化领域面临风险的动态。文化安全风险评估正是针对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外来文化对本国文化冲击、非主流文化对核心价值体系消解状况的整体评估,其内容主要属于精神和意识形态的范畴,故以意识形态安全、民族文化安全和价值观作为评估要素,通过定性和定量指标综合的方法,把风险因素类型化,拆分为若干层次的评估指数,进行动态的跟踪评估。

构建文化安全风险防范评估指标体系。文化安全风险防范评估指标以意识形态、民族文化、价值观为要素,每个要素都是压力状态响应指标的综合体现。这种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基础的防范指标充分考虑其价值内涵、影响因素和数据的可获得性等,进而构建以文化安全体系为总体层,关注意识形态、民族文化、价值观安全等要素的框架。在此基础上,以意识形态安全等具体内容为准则,通过设计可度量、可比较的单项防范指标,构建文化安全风险防范的理论图景。

(作者系江苏警官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陈伟龄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