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地方”发力好产业

发布时间:2025-02-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群众杂志社调研组    

扬州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寄予期望的好地方。近年来,扬州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焦产业科创名城等三个名城建设,全力打造创新引领、产业兴旺等六个好地方,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科创成效、城市建设品位、社会治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经济是城市的身体,产业是城市的筋骨。作为江苏腰部城市,如何在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优势、好上加好,扬州的解题思路是锚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不动摇。通过优化布局613产业体系,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六大行动,加快构建一廊三核多点协同创新格局,产业科创跑出加速度,获评独角兽企业新城,入围全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50强城市榜单。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四年连续跨过三个千亿级台阶,距离两个万亿(工业开票2025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地区生产总值十五五迈上万亿台阶)发展目标又迈进坚实的一步。蹄疾步稳,扬州正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为扬州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好地方的美好现实。

因地制宜描绘好地方的产业蓝图

打好特色牌,走稳务实路,把国家所需、自我所能、未来所向结合起来,扬州以布局613作为着力点和主攻方向,这既是扬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框架,也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结构转型升级、扩量提质并举的新引擎

赓续实体工业基因,绘制产业发展蓝图。扬州自古就是文化经济中心,扬州工誉满天下,工商基因渗入城市品质。上世纪90年代,扬州制造曾呈现八龙齐舞的盛况,73个产品成为全国销量的单打冠军,创造了规模经济发展的扬州现象,全市经济总量一度位列全省第三位。2018年,扬州实施制造强市行动,提出打造323+1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2023年,响应全省新一轮布局的1650制造业体系,扬州出台《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行动方案》,对原产业集群进行升级,确立了613产业体系发展主线,即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等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和以航空产业为首链13条新兴产业链。这一次调整,既立足基础、着眼长远,强链补链扩链现有优势产业,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又注重衔接、重点突破,向上与全省1650产业体系形成对应关系,向下覆盖各地重点产业布局,力争实现率先突破发展。

顶格推进“613,筑牢冲刺工业万亿之基。产业蓝图的擘画,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为做大做强613产业体系,研究制定《扬州市六大主导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一群一策,推出分产业推进、个性化发展的任务书和路线图;精心编制《613产业科技招商指南》,收录了直观清晰的新兴产业链招商信息,为科技招商提供了精准路线图;提出《打造长三角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科创高地行动方案》,分解细化1375产业科创计划,明确1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链、7个未来产业前沿领域、5个传统优势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路线图;构建一廊三核多点创新布局,积极发挥扬州在全省创新布局特别是南京科创圈的重要节点城市作用,聚焦创新主体培育和平台载体建设两大主攻方向,扎实推进产业科创、创新主体、载体平台、要素协同、制度创新等五大工程。眼下,613产业逐渐做强做大,对扬州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九成左右,支撑作用明显。

加码项目推进,抓大项目、大抓项目重大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硬支撑”“强引擎动力源。万亿级工业、千亿级产业、百亿级企业,是衡量一座城市产业实力的重要指标。扬州以链上总部型、龙头型、平台型产业项目及产业链核心关键项目为重点招引方向,投资为要、项目为王、落地为大,抓紧抓实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工作。构建市县联动市场化招商机制,市领导领衔、包保推进重点招商项目,各县(市、区)、园区和部门组成项目专班,建立赛马机制。2024全年,扬州实现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228个,同比增长67%。不久前召开的市县两会上,全市各经济板块纷纷提出新一年项目招引新目标,其中不乏5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一个个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项目,构成了扬州工业经济增长的硬核支点,也蕴含着好地方产业体系兴旺发达的密码

科创硬核开拓好地方的产业赛道

在以613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顶格推进下,扬州正以科技创新为工业增长注入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全面起势。

传统产业焕发新生。传统产业在科技创新的滋养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智慧照明领域,扬州的路灯照亮了全国乃至世界的道路。高邮作为全国最大的路灯照明生产基地,其智慧照明产业已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从点亮城市美化城市,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路灯的照明效果,还通过物联网技术为城市交通、安防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械装备行业,扬州同样展现出了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粮油设备制造产业的佼佼者,通过智能化设备与技术应用,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作为江苏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扬州年造船能力近800万载重吨,并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世界首制700TEU(标箱)江海直达大型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装船电池容量全球最大,全船设备百分百国产化,体现了中国制造的先进水平。

新兴产业不断崛起。新兴产业的崛起犹如朝阳初升,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坚强支撑。数控成形机床是邗江区重点打造的优势产业集群之一,形成了从上游研发到下游应用、配套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全球首个开放100兆瓦级德沪钙钛矿产业园正在火热建设中,建设完成后将形成100兆瓦级的钙钛矿量产试验平台、晶硅和钙钛矿的叠层平台和10兆瓦的钙钛矿中试平台,这三个平台可以帮助钙钛矿上游的材料和设备供应商不断升级迭代。仪征大数据产业园内,腾讯云、电信云、移动云三大百亿级数据中心巍然屹立,为扬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算力支撑。

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广阔天地。航空产业链是613产业体系首群首链,扬州在一个科研平台、一个产业公司、一个专项基金、一个高端智库基础上,探索更多低空经济+新业态,建立健全了扬州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链。自2019年引进沈飞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至今,扬州航空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累计集聚了1000多名航空人才、落地了200多项国家部委级科研项目、培育形成了50多家关联企业。

事好办服务托起好地方的产业生态

好地方、事好办,在扬州,这不仅是当地的政务服务品牌,更是各类经营主体的一手体验。

用好金杠杆,助力产业成长。围绕重点产业布局,扬州不断升级政府产业基金运作,从大投入转变为大撬动,以金融资本协同产业资本,助力科创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新设613产业相关基金4支,总规模达68亿元,其中获批总规模16亿元江苏航空航天(扬州)产业专项基金,成为全省率先落地的首批设区市产业专项母基金,预计将撬动超5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航空航天领域。总规模23亿元的扬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采用母基金+直投的方式,主要投资于集成电路、半导体、人工智能、特色智能终端、软件与信息服务、大数据等重点领域,以重大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项目为主。该基金存续期为15年,未来可根据实情适当延长,表现出产业培育的足够耐心

古凿运河水道,今掘算力洼地因水而兴的扬州,最是明白掌握关键生产要素而带来的竞争力。在算力已成为塑造新质生产力核心驱动力的当下,扬州巧用运河牌,借力布局算力基础设施领域。成立全国唯一运河+数据国际平台组织——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运河城市数字创新工作委员会。牵头联系运河沿线城市算力机构,如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济南中心、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打造运河城市算力平台,上线22家算力资源,为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应用等技术提供高效强大的计算能力。发布《扬州市人工智能算力券实施意见》,每笔交易给予30%的费用支持,每家企业每年算力补贴最高200万元,让企业用得起算力。据统计,扬州市企业算力需求匹配时间成本降低83.3%,采购成本叠加算力券补贴使单位算力总成本节约超一半。

增加城市场景供给,加速产业培育转化。深化场景应用,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支持路径。以华东航空谷首个直升机飞行体验项目试运营为契机,扬州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先行示范区建设,打造4000亩低空经济场景应用示范区,推动低空+文旅”“低空+政务”“低空+物流”“低空+培训7个应用场景落地。远生物是一家致力于癌症筛查技术的独角兽企业,其产品商业化的进程依赖与医疗、科研机构的合作。2021年起邗江区政府启动结直肠癌筛查民生工程,由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作为技术指导单位,运用远生物最新研发成果DNA甲基化癌症早筛技术,分三年为全区超过20万名户籍居民免费提供结直肠癌筛查。依托该项目,不仅帮助企业顺利完成临床开发,而且产品朝商业化落地更进一步。2024514日,该款检测试剂盒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即将在扬州实现量产,面向全国销售。

创新引领是现代化的核心动力,产业兴旺是好地方的坚实根基。千年古城扬州正以的干劲、的斗志的主动绘就一幅“‘好地方力好产业,好产业赋能地方’”的发展新画卷。

(调研组成员:周斌、李克海、金雯、丁和平、何乐、霍宏光、金浩昊)

责任编辑:张珊珊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