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以新的发展实绩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2024年以来,常州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强动力、增活力、提质效,中国式现代化高新实践取得新成效。连续四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城区前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8家,高企总数达1555家。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突出关键牵引,聚焦重点发力,全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的竞争优势。
以重大项目攻坚突破为重点,聚力扬优势,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一是加快建设新能源之都核心区。用足用好滨江万亩产业园,更好发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关键牵引作用,推动安米新能源项目2025年一季度开工,加快比亚迪核心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建设,确保2025年一季度整车下线。聚焦上游关键原材料,中游核心零部件及组件、下游服务及基础设施配套,深入实施“三招三引”和“1115”大企业集团培育,推动新能源产业总体能级、企业个体质效、本土化配套水平持续攀升,力争再培育工业百亿企业1家,全区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二是不断擦亮长三角合成生物港新名片。用好用足常州—南师大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资源,瞄准京、沪、津、粤等重点地区,力争再落地合成生物领域精品项目30个,以项目集聚巩固先发优势。聚焦精细化学品和高值设备耗材,提速昊禾生物、脂禾生物产业化进程,推动赛桥生物、中合基因填补国产化空白。持续完善院内中试平台、技术验证等功能,系统集成初创企业亟需的各类服务,推动更多优质项目从“应招而来”到“慕名而来”。三是持续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不断完善重大项目“招推服一体化”2.0版本,推动板块、部门跨前一步、高效联动,常态化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备即发证”。持续办好“链上有约 邻里配套”产业沙龙,推动内外资、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树牢“亩均论英雄”鲜明导向,扎实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一万亩,持续深化企业“ABCD”分级管理和“369”土地提升工程,精准做好土地、资金、能耗、排放等要素保障,推动优质资源向重点企业集聚,确保“十四五”期间亩均税收实现翻番。
以高铁新城建设为重点,聚力提能级,推动区域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一是深化南北融合。抢抓常泰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历史性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放大跨江融合桥头堡区位优势,提速腾龙大道、龙城大道高架西延、龙江路高架北延、德胜河六改二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连线成面形成辐射更广的交通网络,保障各类资源要素高效配置、顺畅流动,向北与泰州泰兴地区互融互补、深度合作,向南与“两湖创新区”融合呼应、双向奔赴。二是深化产城融合。加快龙江路西侧万亩产业园规划建设,打造高度集约节约的一流园区、近零碳园区,加速集聚高端智能制造项目,提质扩容合成生物产业,将4~6万产业人才导入高铁新城。以2025年星耀城开业为契机,集聚一批品牌旗舰店、网红买手店、特色精品店,持续激发消费活力和动能。加快市一院高新院区、第二工人文化宫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大低密度、高品质住宅供给,积极对接上海世外等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办好局前街小学新龙湖分校,以点带面提升全区教育质量,打造高层次就业、高质量服务、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的产城融合样板。三是深化建管融合。把“城市大管家”作为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城市治理的重要抓手,“城市大管家”两年累计实现营收超10亿元,节约财政资金超1亿元,治理模式得到越来越多城市“效仿”、群众“点赞”。我们将持续推动城市管理区域统筹、资源统配、标准统一、人员统管,积极运用无人机立体巡查技术,逐步探索“探头站岗、鼠标巡逻”智慧监管模式,努力实现人员更精简、管理更精细、经营更精益,不断提升“城市大管家”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
以长江大保护为重点,聚力优环境,推动社会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一是高标准建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巩固拓展长江大保护成果,围绕“八个一”建设目标,高标准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全景再现“春江花月夜”的诗意画卷。把沿江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化运作万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全力做好对上争取和指标腾挪,努力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走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融合发展之路。二是全方位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重点企业100%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持续深化“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改革,推动执法检查上下整合、左右联动、分级分类,完善“绿名单”和“首违免罚”制度,实现对企监管成本最低、干扰最小、效果最好。纵深推进“除患治违”专项行动,巩固拓展工业厂房“先评后租”、餐饮场所“先验后批”、化工企业安全总监“园企共管”等工作机制,努力做到“事事都可控”。三是系统性筑牢稳定发展基础。深入学习“儒林经验”,实施“精网微格”精准增效工程,推动区镇村三级综合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全覆盖,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深入做好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精准有效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处置在早、解决在小。用好信访化解“两张清单”,大幅压降信访积案,推动越级进京访登记持续减量退位。健全突发事件和热点舆情快速响应机制,扎实做好意识形态、欠薪欠款、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全方位兜牢民生底线,严防极端事件发生,确保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作者系常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北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