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消费变革新趋势 巩固增强内需主引擎

发布时间:2025-02-11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罗启东    

2024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尚不稳固,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最终消费仍然是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因此,要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实施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激发消费潜能,筑牢扩大内需根基

顺应消费变革和需求多样化趋势,促进提质升级扩容。营造促消费新动能。改善消费条件、优化消费环境,形成供需两端发力、政策平台双驱动良性格局。推进科技对传统实体商业的升级改造,推广应用新型设施和设备,提升消费便利化水平。发展智慧超市、智慧餐厅、智慧家政、数字文化、智能体育、社交化营销等消费新业态,拓展消费新空间。加大带动性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培育,加强特色鲜明、市场引领突出的典型案例推广,加快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消费端领军企业发展,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和企业潜能。培育发展新型消费,打造首发品牌和服务消费生态圈,形成增长新动能。优化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消费支付环境,加大对服务消费的金融支持。聚焦传统重点领域。以提高品质和促进持续增长为重点,提升吃穿住用行等传统消费。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水平。完善房地产全过程监管,稳定房地产市场社会预期;增加地方存量房收储的政策支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因城制宜调整或出台购房支持性措施,增加改善性住房特别是好房子供给。统筹各城市汽车消费向使用管理转变,增加道路、停车场、充电设施建设。支持餐饮消费智能升级,鼓励餐饮经营主体实施数字化改造,推进餐饮外卖点单和配送智能化升级。提升服务消费比重。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着力扩大服务供给,构建更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加快发展服务消费,适应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推动商业、文娱、旅游、居住服务等业态融合,依托城市商圈、智慧街区、数字门店等,设计更多线上线下融合、商文旅融合等新场景。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家政服务等,形成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增加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供给,满足中高收入群体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多元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提高供给质量,促进内需更好满足

聚焦品牌、标准、质量,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加快质量技术创新应用,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争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推动江苏制造迈向江苏智造、江苏创造。加强标准品牌建设,健全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增强自主品牌的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行业产业标准,畅通产业循环,促进市场循环。集聚品牌资源,带动产业升级,加大国潮品牌推广,提升国货精品价值。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行动,分级打造消费名品方阵。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挖掘中华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潜能。增加优质产品供给。促进科研与市场应用有效衔接,加快发展、推出新产品。完善市场准入体制机制,放宽对文旅、医疗等领域的管制或限制,规范清理市场准入隐性壁垒,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动电信、教育、医疗、健康等有序开放,吸引更多海外优质服务和品牌进入我国市场。放大进博会、消博会等展会平台功能,提升中高端消费品和海外创新产品展示度,加大引进力度,发挥进口消费品的示范和竞争效应,刺激国内企业加强产品创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自主品牌。推进首发经济发展。在数量上不断丰富首店的开设,在质量上提升运营能力与消费者体验,增强城市商业活力。聚焦之关键和之核心,在上加码给力、挖潜育新,以新技术、新设计作支撑提供新产品,积极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推动品牌、商圈创新和迭代升级,将尝鲜消费转变为长线消费。强化链式发展思维,加强首发之后的运营,将首发经济转化为长期消费习惯与品牌忠诚。提升原创力,打磨产品力,塑造品牌力,持续燃放首发经济新引擎形成和投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推动企业加大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上的数字化转型投资,提升对消费的智能反馈和供给匹配能力。激发城乡、地区间居民的差异化品质化消费潜力,释放重点群体消费潜能,发挥消费的牵引和导向作用,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和跨区域投资合作。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加大绿色家电以旧换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投资结构优化升级。

健全流通体系,推动供需有效衔接

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让供给更好地服务扩大需求。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推动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更高水平统一,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分级标准体系。提升重点行业产品质量,完善重点领域消费品统一标准。提升消费服务质量,完善并严格执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畅通异地、异店退换货通道。健全物流和商贸流通体系。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推动物流业与农业、制造、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需有机衔接。提高物流标准化水平,促进生产、库存和需求信息互联互通。深化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培育供应链领军企业,加强产供销储运一体化运营服务,降低库存和运输成本。健全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加工、分拨、低温配送等功能,加强冷链物流干支衔接。优化现代商贸体系,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补齐农村商贸流通短板。推动批发业平台化发展,推动大型商品市场升级,引导传统商品市场转型。推动零售业创新提升,整合线上平台、线下商超和物流站点。加强商品和服务消费监管。以社会信用体系为引领,加强经营主体登记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的归集、公示,引导经营主体重信守信。营造共享型消费良好生态,建立供方信誉评价和需方信用评价机制,加强消费者权益保障。鼓励社区、商场、景点、平台企业设立消费维权服站,促进消费纠纷源头解决。对侵害消费者利益零容忍,严厉打击虚假广告、网络欺诈、泄露信息等行为,健全服务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强化跨部门联合监管,严厉打击网络欺诈、泄露消费者信息及假冒伪劣等行为。打击以投诉举报为名的敲诈勒索行为,维护良好营商环境和经营者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编辑:陈学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