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社工”服务模式的实践创新

发布时间:2025-04-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张其龙    

2024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第一个专门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中央文件。为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扬州市持续探索推广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锻造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全科社工队伍,使社区与居民的感情更深厚,对居民诉求把握更精准,解决民生问题更高效。

建立全科社工服务标准

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是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创新实践,扬州市通过建立标准体系、规范服务流程、完善制度保障,树牢标准化服务标杆,确保为民服务高品质。

建设服务规范。2017年,扬州市印发《关于推进全科社工服务模式的实施意见》,在城市社区试点推进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基层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做法,但工作内容方式不统一、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也随之凸显。为了破解发展瓶颈,实现全科社工服务模式由粗放型向标准化迭代升级,扬州市起草社区全科社工服务规范地方标准,2022年正式获准实施,成为全国首个在城乡社区全科社工服务领域发布实施的地方标准。

出台配套措施。近年来,扬州市陆续出台《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薪酬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和福利待遇作出详细规定。梳理社区工作准入清单、负面清单和社区工作者责任清单,制定全科社工岗位说明书、业务指引等工作手册,并设计全科社工在岗服务专用标识。市委社会工作部组建后,联合民政、公安、残联等部门及时编印《全科社工工作政策汇编》,方便全科社工随时查询相关政策,更新知识库。

提升办事效能。全科社工服务模式,让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突破了条线壁垒,成为一专多能、一人在岗、事项通办的综合型人才,群众最多跑一趟就能把事项解决。据统计,实施全科社工服务模式以来,社区服务事项按时办结率均为100%,平均办件时间在原基础上缩减50%,最快5分钟就可现场办结,群众满意度达96%以上。扬州市委社会工作部还牵头开通基层证明掌上开端口,居民群众随时申报,全科社工随时审核,网上开具居住证明、中小学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证明事项,让基层在提能的同时切实减负,确保基层干部沉下心、干实事。

探索全科社工运行机制

大力推进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是激发社区活力、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扬州市精选40余个社区为全科社工服务示范单位,开展一社一品社区全科品牌建设,以三维服务实现多向增能。

全科服务有阵地。实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功能双提升行动,以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为目标,打造全科会客厅。注重居民群众的体验感、舒适度和参与性,撤柜台、去隔断,整合民政、退役军人、卫生健康等业务窗口,实行全开放、敞开式、一体化的全科受理服务台。优化街道全科接待窗口,推行前台受理+后台办理工作模式,仅保留2多专全能全科社工负责前台受理和即办审核。加设咨询导服、自助服务等功能区,引入自助服务一体机,实现7×24全天候便民利民服务,业务申请实现即办即走

闭环服务有流程。指导社区细化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等工作制度,制定标准化业务受理流程图,做到全过程闭环跟踪管理,确保全科社工服务模式顺畅运转。社区将社区民警、社工、网格员编入志愿服务队,开展代办、陪办、上门办等服务。各地纷纷创新并推动全科社工向农村社区延伸服务,邗江区方巷镇开展探索全科服务,催生农村社区治理新动能项目,将城市社区全科社工服务经验有机融入农村社区,有效提升农村社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

主动服务有意识。制定《社区依法履职事项》和《社区协助工作事项》,从保民生、保就业等10个方面,梳理社区服务内容52项,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充分发挥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公益慈善资源联动作用,系统性构建起15分钟便民服务圈,拓宽社区服务功能,更多社区工作者解绑走出窗口,变被动办理主动服务,深入网格、融入居民,收集居民需求,了解社情民意,促进问题在网格内发现,矛盾在网格内化解。

加强全科社工队伍建设

上级决策部署需要基层来落实,效果如何还得看社区工作者队伍。扬州市坚持三轮驱动锻造全科社工高质量人才队伍,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配齐配强工作队伍。健全全科社工职业发展体系,通过街道(乡镇)下派一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遴选转化一批、向社会专门招录一批等方式,将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群众中有威信的年轻社区工作者选拔充实到全科社工岗位。鼓励社区工作者积极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社区工作者招聘优先考虑持有该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目前,扬州市全科社工1600余人,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占90%以上,全科社工队伍整体呈现出高学历、高素质、年轻化的良好局面。

分层分级加强培训。持续开展全科社工专业技能培训,邀请相关部门对服务内容分类讲解,采用线上+线下”“课堂授课+实践教学相结合方式累计培训1.3万人次,引导全科社工将标准化的理念、意识和方法融入工作各环节、全过程。各地分层分级实施培训,通过周五微课堂集中授课辅导、师徒式结对传帮带、跟岗实践锻炼和专家督导等多种方式,传授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邗江区链接高校资源,挂牌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江都区组织全科社工技能大赛”“全科社工风采展示,多措并举打造出一支理论知识与实操能力兼备的高素质全科社工队伍。

建立健全考评体系。探索建立以居民满意度为导向的好差评考核体系,涵盖任务完成、学习培训、业绩成效、居民满意度等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聘用、等级评审和提拔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广陵区探索推行日考勤、月排名、季评优、年考核闭环考评全科社工制度,表彰季度服务之星、年度优秀社工,在绩效奖励方面给予一定倾斜。畅通晋升发展途径,加大从优秀全科社工中发展党员、培养社区两委后备干部的力度,择优推荐担任两代表一委员。近年来,已有79全科社工当选社区副主任等职务,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