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抓好。近年来,如东县以“党建强、发展强”为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聚力推动党建工作与非公企业发展互融互促。
加强氛围营造,增强吸引力。将引导非公企业主重视和支持党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党建工作吸引力。立体宣传,造浓党建氛围。通过常态化驻企指导、集中培训、专题调研、代表座谈等方式大力宣传党建工作重要意义,并就党建工作提出倡议,积极引导非党员企业主重视党建、积极申请入党,浓厚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氛围。提升素质,强化党建意识。实施非公企业主素质提升工程,创办“扶海大学堂”、举办“管理研修班”,不断强化非公企业主党建工作意识。结合年度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组织非公企业主赴知名企业观摩学习,推动非公企业主切实增强党建工作主动性。多方激励,调动党建热情。组织属地镇党委深入非公企业开展调研,问需解难,让非公企业主感受党组织温暖。开展“党建共建·政企银对接”活动,协调金融机构发布具有如东特色的“信易贷”产品。结合“春风送温暖,就业送真情”等活动,为非公企业招聘党员职工近500人,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坚持固本强基,增强凝聚力。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作为基础性工作,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推动党的组织全覆盖。实施“双有”提升计划,通过挂点联系、上门孵化、结对帮扶等方式,切实加大非公企业党员发展力度。开展非公企业党组织“百日集中组建行动”,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推进党的组织全覆盖。推动党的工作全覆盖。实施“红领计划”,每年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动态保持全县100人的常量。实施党组织定点联系制度,邀请没有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先进青年列席党建工作会议,把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达到各企业,同时推动党工共建、党团共建,实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推动党的阵地全覆盖。依托工业园区或骨干企业,建设综合性党群活动阵地,免费向非公企业开放使用。先后建成如东高新区、洋口化学工业园等4个园区“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中天科技、宇迪光学等非公企业党群活动中心(室)、党建文化长廊,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强骨干队伍,提升战斗力。围绕选优训强,着力提升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坚持规范化“选”。建立选拔培养、教育培训、管理考评、激励保障等四大机制,开展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资格认证,系统推进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县共有226人获评初级资格、72人获评中级资格、4人获评高级资格、1人获评特级资格。同时,市场化选聘“党务红领”17人。坚持目标化“育”。把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开办党务工作者“红领讲堂”,建立分层分类培训机制,坚持每年不定期举办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经验交流会。全县组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实训基地10个,命名“红领工作室”4个。坚持多层次“奖”。落实非公企业党费返还制度,坚持每年走访慰问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在“两代表一委员”推选、劳模表彰等方面向非公企业优秀党务工作者倾斜,先后5人获得全国和省市劳模称号,218人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搭建载体平台,激发创造力。坚持党建引领非公企业发展,通过开展凝心聚力工程,让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坚持强化中心。推行“双向进入,交叉兼职”,党员企业主100%兼任党组织书记,党组织班子成员90%进入企业管理层。实施“红领员工培养”行动,在一线骨干中发展党员,近年来,3760名党员被培养成业务骨干,870名党员骨干走上中层以上岗位。坚持围绕重心。找准高质量党建与企业发展结合点,推进党员“三亮三无”先锋行动,开展“四学四比四看”活动,引导党员争当先锋模范。近年来党员破解发展难题1560多个,实现技术创新120多项,节约项目成本近3亿元。坚持凝聚人心。推行“党员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完善“四方商谈”“双述双评”等制度,及时关心职工切身利益。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推动非公企业业主、党员帮扶困难职工。推广“微型党课”制度,让非公企业党员过好组织生活,提升思想政治水平。
深化品牌建设,放大影响力。按照“典型引领、打造品牌”总体思路,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总结提炼,先后形成了非公党建“五心”“聚力”“求实”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法。深入实施“园区党建”。落实园区党工委“一把手”抓非公企业党建的“第一责任”和分管领导的“直接责任”,推进园区社会化招聘党务工作者,组建由园区领导班子带队的“26℃”温馨服务队,为园区企业提供党务咨询、企业运行、人才引进等全方位服务。创新开展“项目党建”。构建“五同步”项目党建工作法,深入开展“项目一线党旗红”主题活动,设立“红旗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推动项目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实现项目建设和党的建设同频共振。全力推进“‘链’上党建”。按照“产业归口、地域相邻、便于管理”原则,建立海上风电、生命健康等11个产业链党委,以产业链党委为核心、龙头骨干企业党组织为示范,有效推动重点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保障力。完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的管理与指导。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深化基层党组织“2168”标准体系要求,完善基层党组织“三全”建设指标体系,开展党支部“评星定级”活动。建立县镇领导挂钩非公企业制度,选派驻企“第一书记”,对37家非公企业党组织实施双重管理,加强重点指导和培育。完善服务保障机制。成立非公企业党建研究会,定期开展党建研究和教育培训,357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主和党务工作者成为首批会员。下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补助经费,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保障。建立人才引培载体。实施“扶海英才”计划,建立园区工作站,指导非公企业成立人才服务中心,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切实发挥科技人才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支撑作用。保障人才生活待遇,发放如东“人才卡”,落实医疗保障、交通出行等方面待遇。□
(作者系中共如东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赵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