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资源向创新集聚

发布时间:2025-04-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群仲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地缘政治格局剧烈变动、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激增、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挑战之际,坚持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作出的奠基之举、长远之策。

依靠创新破局立势。近日,针对美国政府宣布对全球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单边霸凌行径,中国第一时间出台多条强力反制措施,向国际社会坚定传达反制到底、共同抵制、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中国态度。中国的底气何在?既有多轮贸易摩擦锻造出的国内经济韧性,也有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的利好,最关键的是创新滋养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夯实了中国经济增长确定性。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再谈创新,明确提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加速资源向创新主体集聚。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要把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主攻方向,推动资金、人才、项目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配置,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中更好发挥主导作用。要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动力、创造力,让不同所有制经济各展所长、大显身手。

畅通要素集聚的关键节点。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要求我们在深刻把握产业规律、创新规律、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紧扣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以改革创新的办法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一体设计、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建好衔接点,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让各类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并高效配置到新质生产力领域,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

构筑汇聚全球智慧资源的创新高地。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是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一环。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搭建包容互惠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打造有利于创新要素融通汇聚、创新成果共享的新生态、新格局,不断提升创新资源的聚集能力和统筹利用能力。

责任编辑:何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